国际收支理论
理论阐述
国际收支理论认为,在外汇市场上,国际收支顺差表现为外汇的供给大于外汇的需求,则外币贬值,本币升值;国际收支逆差变现为外汇的供给小于外汇需求,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但国际收支状况是否会影响汇率,要看国际收支的顺差(逆差)的性质。短期、临时和小规模的国际收支差额,可以轻易地被国际资金的流动、相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政府在外汇市场的干预和其它因素所抵消。长期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会导致本币对外币汇率的大幅变动。例如,当前美元贬值,就是美国贸易逆差不断积累,并达到了不可持续状态的结果。
国际收支理论的前身是国际借贷说。由英国经济学家戈森(G.L.Goschen)在1861年出版的《外汇理论》(TheoryofForeignExchange)中系统地解释了金本位制下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国际借贷说。国际借贷说的主要观点:
a)国际借贷指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差额构成国际借贷差额。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国际收支顺差称为国际借贷出超,出超数额为该国对其它国家的净债权;国际收支逆差称为国际借贷入超,入超数额为该国对其它国家的净债务。国际借贷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动态差量关系。戈森认为引发国际借贷的因素主要有商品的输入和输出、股票和债权的买卖、利润和捐赠的收付、资本交易等。
b)戈森认为,汇率直接取决于外汇供求关系,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波动的关键。一国国际借贷出超,国际市场上该国货币供不应求,该国货币升值;反之,一国国际借贷入超,国际市场上该国货币供大于求,该国货币贬值。
国际借贷说从货币的国际支付的功能的角度来说明汇率的走向。外汇的一个根本的用途就是支付手段,即用以购买外国的产品、服务和资产(如房地产、债券等)。在过去的封闭经济时代,没有国际借贷的问题,因为人们自给自足,无需购买外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也就没有这么复杂的汇率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国际借贷所揭示的国际收支对于汇率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显而易见的。确实当今各国的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国的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收支平衡,而且有时候资本项下的剧烈的短暂的失衡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如1997年的泰国等国的金融危机,香港1998年的金融保卫战等。一国的出口竞争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往往影响其国际收支条件。出口竞争力强、吸引外资能力强,就会改善国际收支,出现出超;反之出现入超。
在国际收支中,当对外交往产生的外汇收入大于支出时,便是国际收支顺差(FavourableorActiveBalanceofPayments),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UnfavourableorPassiveorAdverseBalanceofpay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