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只指数基金,然后努力工作。”这是巴菲特对普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但很多人不知道他推荐指数基金的原因,如果我们告诉某件事的时候能说明原因,人们就能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是人类大脑的结构决定的。那么指数基金投资的好处有哪些呢?
第一、散户眼光不好,指数基金可以分散投资,防范黑天鹅风险。
最近黑天鹅事件很多,长生生物、乐视网、凯迪生态、神雾环保等等,踩中哪一个雷都要命!特别很多散户喜欢满仓一只股票(这是很常见的),并且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眼光不好(包括我自己),但事实是90%以上的人都没什么眼光。
就算你很幸运没踩上雷,你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收益;更深一步讲,A股近十多年来涨幅前50名的股票,年化收益在16.5%~30%之间,但这前50名股票只占股市总数量的2% ,也就是说在3500多家A股里找到最优秀的这2%的概率是非常小。从概率上来讲,大部分人都是不走运的失败者。
况且投资领域有很多专业的、智商非常高的聪明人(但大部分也是失败者)。作为普通的散户(凭感觉瞎子摸象般的选股),凭什么认定能找到这2%的牛股?凭什么认定比那些专业的人更强?
第二、投资指数非常简单,不浪费精力,适合上班族。
指数基金弥补选股的缺陷,投资指数不需要选股,只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估值。这就可以省下太多的精力(要成为一个有眼光的投资者很难,有“1万小时定律”,任何专业人士都需要1万个小时的刻苦训练。上班族根本就没这个精力),而且指数的估值不难学,很简单,一个人一年只要花费一天就能做出很好的规划,前提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常识。
第三、指数基金收益比买普通股票基金好,是因为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
很多机构(基金经理)的欲望(激励机制)和他们的客户的希望使然。比如牛市时扩大规模(牛市投资最容易亏损),只想着自己多赚钱,太关注短期业绩表现等等。据统计,基金公司每年浪费在管理费、频繁交易等各种摩擦费用轻而易举就占到了基金净值的3%-5%。如果行情好,基金净值上涨,这3%-5%个点的费用投资者都不会心痛(投资大师芒格说这些钱是被偷走了,基金管理人员说是自己凭本事挣的,观点不一样,总会有分歧);但如果行情不好,基金净值下跌,再扣除这3%-5%费用,那投资者就难受了(难怪亏损时,很多人都指责基金公司不该收这些费用)。
每年3%-5%的磨擦费用对复利的影响非常大,正常情况下,股票收益的增长速度并不会比一个国家的GDP增速高太多。中国GDP以每年6%-7%增长,因为上市公司是竞争力比较强的佼佼者,理应比国家GDP增速高些,通常情况下平均能达到每年10%~14%增长。但如果扣除这3%-5%个点的费用,基金收益将会下降很多(据统计,近10年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是8.94%),而指数基金就把这个费用省了。
历史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的股票型基金都跑不赢指数基金(投资领域聪明人太多,玩各种各样的策略,结果往往是聪明人做傻事)。
第四、指数基金会螺旋上涨,赌国运。
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助于把企业从地区公司发展成全国公司,从全国公司发展成世界公司,从世界公司发展成世界强公司。从这一点上,未来中国有很多公司会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指数基金的一批成份股就是这样的企业,投资指数基金就是赌国运。
另一个优势是指数会永续经营,俗话说指数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历史证明单只个股想永续经营(保持竞争力)是很难的,指数就化解了这个风险。只要国力强盛,总会有些优势企业进入指数,并淘汰不好的企业,实现造血循环。
指数的本质:指数就是以一组公司的平均利润为基础,以市盈率为标尺的杠杆游戏。
根据公式:指数基金价格=利润*市盈率
投资指数只要关注利润和市盈率这两个变量就可以了
关于利润(利润增速)这个变量,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常识(比投资个股简单的多,投资股票你要考虑公司的商业模式,行业空间,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的可持续性等等)。前面讲过,指数就是赌国运,我国GDP以每年6%-7%的增速增长。因为上市公司是竞争力比较强的佼佼者,理应比国家GDP增速高些,通常情况下能达到每年10%~14%增长。如果你精选一些有潜力的小公司作为指数,可能增速能达到20%-30%。 但如果你选择更高的增速,长期来看,这是不现实的,前面也说过,A股近十年最好的2%公司年利润增速也只是在16.5%~30%之间,更何况98%公司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平均下来最多能达到每年10%~14%增长。
当我们把指数利润增速限定在10%-20%之间,就只需要考虑一个变量,市盈率。
市盈率代表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收回成本需要的时间。但股市疯狂的地方就是市盈率这个指标,市盈率就是以公司利润为基础所有参与买卖的人共同协商,博弈后的心理预期形成的,因为人的情绪是琢磨不定的,比如乐观时(牛市时)给的很高,创业板指能给到100倍市盈率;悲观时(熊市时)市盈率给的很低。而人们基本都是趋势投资者,有买涨不买跌的习惯,造成的结果就是股市里的“七亏两平一赚”。
但万变不离其宗,价格(市盈率)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投资者心里要有给市盈率合理估值的一杆秤。该如何用一套评估系统来约束市盈率这个指标,化解这种风险?
答案就在用债券的估值逻辑,这是很多普通人都懂的估值逻辑。假如让你买年化收益2%的不保本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也就是可能会亏损50%本金的理财产品(债券),你会买吗?我敢说连傻瓜都不会买。2%收益的不保本理财产品(债券)对应50倍的市盈率。
那让你买回报率5%对应20倍市盈率的不保本理财产品(债券),你会买吗?你肯定会考虑很久,也不一定敢买。
15倍市盈率代表回报率7.5%的不保本债券
10倍市盈率代表回报率10%的不保本债券(比较理想的收益率)。
一说不保本的债券,你投资时肯定会非常小心。但指数跟债券的区别就是:指数是一只成长性的不保本债券(比如你签协议买债券时,未来几年的回报率是固定的,比如每年5%的收益。而你买指数时,比如第一年预期回报率是5%,但因为指数每年会有10%左右成长,你未来几年回报率会越来越高)。
当我们把指数利润增速限定在10%-20%之间(保守预期增长8%-14%更合理)。按正常情况下理解,如果要让指数涨,市盈率要小于利润增速,(比如10%的增长对应小于10倍市盈率。20%的增长对应小于20倍市盈率)。如果用股票里面的名词就是PEG
PEG也就是:利润增长速度*市盈率倍数相比较的数值,用于评价一个指数盈利能力和投资者付出买入成本性价比关系的指标。我们买入的PEG越小,代表性价比越高,比如用10倍的市盈率买到20%的利润增速。PEG这个指标用在指数投资里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尽量买PEG<1的指数基金。
结合前面的不保本债券估值逻辑再加上PEG<1这个指标,再考虑到估值的安全边际,指数长期合理的市盈率应该在10-20倍之间(比如一些预期特别强的医药指数可以给25倍左右)。
历史也证明这个估值的合理性,比如沪深300和恒生指数它们的主要估值长期集中在10—18PE之间,低于10PE就是低估区域,18PE以上是高估区域。(这也证明,长期来看,股市那些成长股以每年30~50%增长是不现实的,只有极小一部分股票能维持这个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