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对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典的论述,该理论假设资本充分流动、套利交易成本为零、套利资金规模无限且投资者风险中性等条件下,投资者在进行外汇投资时所获得的收益等于没有汇率风险时所获得的收益,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使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即一价定律在金融市场成立。
之前大量的学者都试图证明利率平价是否在中国存在,一般使用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代表国内和国际长期利率水平,采用官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香港一年期人民币兑美元NDF代表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检验利率平价利率。近些年实证分析表明,长期以来中美利率平价关系不能成立,这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资本的非自由流动、外汇交易非市场化和人民币利率没完全市场化等因素。
但是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的齐头并进,三项阻碍利率平价在中国实现的因素都有所削弱。
一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人民币加入SDR,资本项目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金融机构开始进入国内银行间市场。
二是在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尤其是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重大改革,中间价形成机制综合考虑“
收盘价+一篮子货币”,中间价的确定更加透明。
三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中国人民银行自2013年7月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10月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管制,加上多层次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