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中国人懂得,把钱存银行,或者取出来埋在自己床底下都是很不划算的行为,因为“钱越来越不值钱”了。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直观印象就是:物价越来越高,反过来说,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不断下降,也就是货币持续贬值。货币贬值源于货币超发,而它的“幕后推手”就是政府。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都是此类典型。货币超发的后果就是带动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暴涨,近10年中国房价猛涨不用说了,美国的不动产价格也持续攀升,而且人家是在每年交房产税的情况下。房价为何猛涨?很简单,和像“注水猪肉”一样的货币相比,房产受制于刚性的土地供应。无法增加的土地,对赌不断膨胀的货币,哪个会赢,一目了然。好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问题:货币为什么会一直贬值?很多人归结为政府公权力的膨胀,政府的发行货币权力太大,它想发多少发多少,可以任意稀释和掠夺人民的财富。所以,应回归100年前的“金本位”制,用
黄金来束缚政府的任意性。政府能任意超发货币吗?显然是不行的。1945-1949年,蒋介石疯狂印发“法币”和“金圆券”,结果就是他的独裁政府民心尽失,彻底垮台。津巴布韦政府滥发货币,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崩溃,钞票比卫生纸还便宜。一战后,德国政府狂印马克,导致马克变成废纸,希特勒和纳粹上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滥发货币的后果,就是灭顶之灾,祸国殃民害人害己。这个道理,谁都懂得。但是目前,有限度的货币持续贬值仍然是个全球性的现象,不仅是人民币,美元、日元、欧元、英镑、泰铢、卢布......都是“一年不如一年”。这是因为,货币贬值虽然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但它的好处却更大。金本位制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它严重制约了政府在关键时刻救市的能力。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受限于金本位制的政府将束手无策,坐等市场的残酷判决。一支被狂风吹得奄奄一息的蜡烛,不救它的后果就是熄灭。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贯主张市场自由的美国政府也不得不通过货币超发来救市,给猪肉注水,猪还能活,不注水,猪就没了,你选哪个?主动的货币的贬值可以抵消货币升值的危险性。我们今天常说的“货币升值”并不是真的升值,而是汇率意义上的升值,真正的货币升值是指其绝对购买力的提升。货币升值有危险?是的。明末农民起义和晚清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等,背后都有货币升值的阴影。明清两朝都实行“银本位”制,但中国产银量很少,不得不依靠国外的白银输入,换言之,政府不掌握发行货币的权力。人类的生产力、生产效率一直在攀升,其结果是商品供应越来越丰富。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增加而商品增加,那么货币购买力上升,也即商品价格非正常下跌,企业利润下滑,人们投资的积极性降低,然后就是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工人开始失业......这时候,继续持有货币就是更理性的选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值钱....这样,就会进一步导致市场需求下降,于是出现了“通货紧缩”.....严重的通货紧缩对市场是毁灭性的打击,这时候市场上最好的投资标的物就是钱本身,钱就会大量退出流通环节,商品失去了“钱”这个一般等价物,结果就是交易变得非常困难。想想看,如果现代社会失去了“交易”环节,会怎么样?明末和清末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大量白银退出了市场流通环节,而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无法壮大也是受制于极度有限的货币供应量。适度的货币贬值会降低人们一直持有货币的意愿,促进市场交易的达成,从而带动经济繁荣,而货币持续升值是不利于市场交易的。当然,货币贬值还有一大原因是它乃政府收税的重要手段,也即铸币税。关于收税,有句经典的话叫“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通过超发货币,稀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不知不觉间完成征税,绝对比直接从老百姓口袋里掏出来钱容易得多,这也是各国政府乐此不疲地搞货币贬值的重要原因。本来就是商品交易的媒介,如果它不进入流通环节,那它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