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就是货币政策和货币的概念了。钞票作为目前为止货币的最高级形式,它的价值并不是你说多少就是多少的,必然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最开始,各国的货币政策都是
贵金属本位,常见的就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比如说,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当时就规定每一英镑等于7.32238克纯金。这种情况下,发行多少英镑就和英国的
黄金储备有关,黄金储备越多,能发行的英镑就越多。但这种体制的问题在于,货币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即使经济发展再快,如果黄金储备没有同步增加的话,就会导致货币供应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的,当国家遇到危机,希望调整货币政策,促进出口的时候,金本位同样会让货币无法灵活地调整。因此,大萧条时期,包括英、美在内,很多国家放弃了金本位。二战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让金本位以另一种方式短暂复活,但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日益扩大与复杂化,这一体系也很快在上世纪70年代崩溃。此后各国的货币发行都进入了政府信用本位的时代,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导向来确定货币发行数量。总的来说,货币发行是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成正比的。如果滥发货币,对内会导致通货膨胀,对外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场景在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了,民国时期的法币和金圆券都曾出现过,造成社会的严重动荡。近年来的津巴布韦,解体初期的俄罗斯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对外方面,货币发行过量会导致货币的贬值,想购买国外资源就要付出更多的价钱,实际上达不到题主所设想的购买更多资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