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而央行宣布启动二次汇改之前,反映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香港一年期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交易合约(NDF)与现货汇率的折让,一直持续稳定在2000点以上,反映未来一年内人民币相对美元存在约3%的升值预期。
然而,汇改重启后的第四个交易日(6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NDF连续3个交易日走跌。据了解,截至昨日该价差已跌破2000点,显示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减弱。
升值预期助推外汇套利
2007年,人民币全年升值7%。深圳本地一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旗下境外离岸公司在香港买入人民币NDF,同时在国内卖出人民币DF(远期结汇协议),之间套利上千万元。对于此举屡试不爽的该公司财务总监向记者透露,今年该公司已重新入市,连续购入了数笔人民币NDF,期待再从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大赚一笔。
该人士向记者介绍称,该公司主要出口对象是南欧的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收到的结算货币以欧元为主,如果3个月后收到的欧元按照远期市场交易的汇率卖出,汇率波动风险将可以被完全锁定。如该公司在5月1日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约,以10元人民币兑换1欧元的远期汇率,向银行购买了100万欧元。到8月1日,该公司才将手中的人民币换作欧元。不管汇率如何变化,两者只能按10:1交易,即公司必须向银行支付1000万人民币,而银行必须付给公司方100万欧元。
可以设想,假设到8月1日,外汇市场上的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变为1:11,那么,在上述远期外汇交易中,食品加工公司就赚了一大笔。因为如果他等到8月1日那天再按市场即期汇率1:11购买欧元的话,它需支付1100万人民币才能买到100万欧元。这样,公司就要多支付100万人民币。相对来说,银行就亏了一笔。
反之,假如到了8月1日,外汇市场上欧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变为1:9,即购买100万欧元只需支付900万人民币,那么在上述远期外汇交易中,公司方就吃了大亏。因为按照约定,它支付1000万人民币购买100万欧元,要比3月1日当天再购买100万欧元多支付100万人民币。如果这样,公司就没有必要购买远期外汇了。
而随着汇改后人民升值预期的增强,NDF与国内现货价的差价增大,使外汇套利有了更大的空间。NDF(Non Deliverable Forward)即"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与一般的远期交易不同,NDF是客户与银行约定远期汇率及交易金额,并于未来指定日期,就先前约定汇率与即期市场汇率之差价结算差额,而无须交割本金。它是国际贸易企业针对有外汇管制的国家或地区,为规避汇率风险所衍生出来的金融手段。
与NDF对应的则是国内远期结售汇,业内人士又称之为DF(Foreign Exchange Forward Contract)。具体做法是客户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企业将外汇卖给银行)或售汇(银行向企业出售外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售汇业务。NDF与DF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无本金远汇合约,只进行差额结算,而后者到期后必须进行现汇交割。
招行交易部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NDF的市场成交金额每笔通常大于1000万美元,一般在5000万美元左右,1亿美元以上的较少;保证金约为合约金额的10%左右。一般只能由海外银行来做。受外汇管理部门限制,NDF业务国内金融机构禁止参与,一般参与较多的是在境内外均设有分支机构的外贸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