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中国要实行强制结汇制度?
还是先看图吧:
1993年,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经常项目出现119亿美元赤字,外汇储备当年仅212亿美元。时任央行行长的朱相发现,这样下去,国本动摇。“外汇储备如果降到100亿美元,那就很危险,我国对外声誉大大降低”。
而汇率更是一落千丈,按照朱相当时的说法:“从去年(1992年)下半年开始,外汇调剂市场人民币汇价出现了急剧贬值的趋势,今年以来从年初1美元兑换人民币7.4左右,到6月为10.9元左右,个别地方突破了11元。”
总结下来有那么几个原因 “一些持汇单位的炒卖外汇的投机活动,是外汇调剂价格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取消了调剂外汇的最高限价。当时考虑取消限价,有利于真实地反映市场汇价的状况。担忧一个缺点,就是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致使人民币汇价一下子贬到近11元。”
而1993年7月12日“中央银行第一次入市干预外汇调剂市场、平抑汇价,抛了6000多万美元,全国共成交1.1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8月朱便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体系,扩大外汇市场覆盖范围,实现全国联网、统一规则、统一报价,地区间互相调剂的目标。要制定一套周密的管理制度,保证外汇不流失,都到调剂市场上去买卖。"
而朱在1993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的说法更确认了该项改革的必要性:“国家牌价已经不能反映实际换回成本和供求情况,应该取消,让市场来定价;当然,所谓”让市场来定价“,汇价也不能大起大落,否则外国人也不会来投资了,因此对这个市场也要进行管理,由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和调节。“
事实上,这反映着94年以前整个外汇管理体系和汇率形成机制的紊乱——计划内价格与调剂市场、黑市价格的差价(参考如今朝鲜)。特别是外汇调剂市场,是在一个特殊环境下,国内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的场外交易市场,不仅不联网,而且有价差,做市场间的arbitrage也是大有人在。当外汇调剂市场与计划内价格价差明显的时候,企业显然不会在计划内市场进行任何外汇交易,而相当于是撇开国家自己玩了。
其次,外汇留成比例94年前只有40%,另外20%给中央,10%给地方,再有30%按照市价有偿上缴(结汇)。在改革之后,全部上缴,但是实际有50%留成,在有有效凭证的情况下,可以换汇。
因此94年年初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也是顺理成章了,其中包括:
1)汇率并轨,单一汇率制。
2)银行结汇制,取消外汇留成。
3)逐步实现经常项目人民币可兑换(非常重要,94年之前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支付用汇计划审批)
4)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由外管局监督管理
5)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间价体系,至今仍存)
有兴趣的可以参考原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
以上朱相讲话皆来源于”朱镕基讲话实录“。
先写这些,以后再说。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