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剑: 那些年踩过的坑
我今天聊的话题与平时有些不一样,平时更多分享的是成功经验,今天我特意和大家分享一些教训。
以前,包括我自己,或其他同行在做分享时,成功经验讲很多,分享教训的相对少。但我觉得失败的经验特别可贵,因为别人的教训可能会让你减少踩坑的机会。别人的成功,多半你无法复制。但所遇到的失败,你很大概率遇到。
我大概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进入股市,首先进入的是美股。因为以前在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工作,所以有期权,后来就刚才自己开了股市账户。到现在管理私募产品,中间有收获,也有教训。我就是根据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分享所遇到过的各种坑。
第一坑:抄底
刚进入股市那会,因为金融危机,当时很多股票都暴跌了。我记得当时有一家比较有名的银行从50多跌到几美元,当时在心里想,它都跌了90%,还能跌到哪里去?只要回调一点,我就能赚好几倍。所以在几块钱时买入,结果最低跌破一美元。你以为跌了90%已经是底了,但它还能再跌90%。
另外一家汽车公司也是。具体股价不记得了,反正跌去了很多,当时心里想可以抄底了,结局几乎一模一样。新手都喜欢根据价格做判断,而对价格背后的公司完全不懂。
第二坑:钱少,得买个10倍股
刚进股市,大家通常只拿很少的钱试一下。即使财富的绝对额不小,刚进股市也不敢拿太大比例的资金进去,而是先拿一小部分资金。这样就会有一种心理——这点钱如果不翻个10倍8倍的,有啥意义? 总觉得买大盘股、蓝筹股,就涨三两个点有什么意思呢?一定要买三五天或个把月就能翻几倍的。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看哪个涨得少就赶紧卖了,看哪个涨得多就换过去。而且都喜欢买“弹性大”的股票(还有一种说法叫股性好)。大家知道,所谓弹性大的公司,你以为能涨10倍的公司,有些时候你的目标跟实际往往是相反,总是看不起三五个点,总觉得没有10倍8倍都不好意思说。
第三坑:杠杆
钱少的时候总是想走捷径快速致富,杠杆就是最常用的手段。美股期权,操作非常简单。一开始只用很少的钱常识一下,比如喜欢赌财报,这家公司过两天发财报了,就买点期权赌一下。财报发布以后公司股价涨10%,期权就能翻一倍,觉得这样赚钱很快。赚过这种快钱以后,就觉得股票的那点涨跌幅更没意思了,然后不断加大筹码。其实这真的是赌,赌对时来钱的确很快,但赌错了亏钱也会非常快。
第四个坑:涨得多就做空
记得是2011、2012年有一波中概股上市的热潮,很多公司IPO后动不动就翻一番甚至两番,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要显示自己智商优越感,都喜欢做空一下。当时有一家中国的视频公司,十几美元的IPO价格,涨到30多,我就空了一点,后来它一路涨,我继续空,最高涨到五十多。我甚至用了看空期权(PUT)。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从30多开始空的,等它涨到50多的时候账面亏损已经非常恐怖了,期权也基本归零了。而且,祸不单行,持有的空头仓位借不到股了,会被迫平仓。另外,账面产生大幅亏损,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所以,股价俠跌的过程中就不停地平仓,跌到30多基本就平完了。后来这家公司跌回到10块出头,忘记具体多少钱了,但跟我没啥关系了。
做空为什么是个坑呢?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首先收益与风险不成不利。做多你最多亏投入的资金;做空如果股价暴涨,你的亏损会超过你的本金。其次,做空即便方向判断正确也没用,无论是规则的压力被迫平仓,还是浮亏导致的心理的压力,很可能死在黎明之前。再次,因为长期看,整个社会经济在上涨趋势中,除了个别公司因为经营或其它原因导致被市场淘汰,但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总是在增加的,而里面绝大部分是由上市公司贡献。所以股市价格整体往上,你做空等于是站在了社会前进的对立面,从概率上来说就已经输掉了很多。
A股里没有那么多交易工具,我觉得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无论客观是怎样的,主观上确实是监管方想保护A股的投资者。工具越多,特别是带杠杆的,亏钱的机会也就越多。
第五坑:对冲
以前我对对冲了解不多,刚进股市时觉得对冲是一个很高大上的概念。比如最近股市回调,如果采取一些对冲方法,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回撤?这样理论上可行的。但从我个人的教训来说,事实上它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对冲就意味着必须利用做空的工具,这就面临到第三坑里说到的问题。其次,对冲做哪些品种,以及它的时间、量,都很复杂。因为所有对冲工具都有时间损耗,也就是说,如果股市一直在涨,或者不涨不跌,你所有的对冲工具都是你额的外支出或损失。再次,你即使做了一篮子的对冲,但真正市场出现暴跌的时候,你的对冲工具所起的作用有时候没想象的那么大,这与是否采取更激进的策略,但激进的对冲策略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险。最后,如果要做很好的对冲,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包括对冲工具的品种、时间、比例等等。与其费时费力研究这些,还不如把时间花在研究公司上。公司的选择和仓位配比,基本决定了你将来可能回撤的幅度。通过这个来避免灾难性结果,效果可能比你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所谓的对冲工具、对冲策略好很多。
回撤本身是避免不了的,但只要不是灾难性的我觉得都可以接受。持有的仓位,在买入时就决定了结果。
第六坑:低估值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买格雷厄姆式的烟蒂公司。市值与现金接近,业务几乎白送的公司,在中概股中经常遇到。因为中概股有些小市值公司在美股长期被边缘化,它的交易价格很多时候是由东八区。现金都接近市值了,业务是白送的,难道不应该买吗?不是说它不能买。我去年总结了一下,不能作为你的主要投资策略,只可能是配比里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这家公司可能是长期被低估,它的股东价值很难得到体现。
2、 低估是有原因的,可能是业务做得不好,主营业务很差,或是它的公司管理层心思根本没在业务上,所以它不是无缘无故就被大家嫌弃了。这些原因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消失,而是持续,慢慢把这个公司的价值吞噬掉。
3、 我们作为一个很小的散户,不可能去控制这家公司。现在的管理层不可能说不做公司了,把资产都变卖,钱分给股东算了。比如某曾经门户之一,手上有很多现金,还有很多楼,拆分价值肯定远远大于市值,甚至好几倍。但你没办法影响董事会做决策去变卖资产分钱。如果管理层要决定关闭公司,给股东分钱,意味着他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经营公司,承认自己的失败。即使他们承认做得不好,更多时候会找客观原因,“我没抓住什么机会,现在我有机会了,大家给我点时间就行了。”而不是,“我就是无能,对不起股东,所以结业分钱。” 相反,他们会经常说要准备做个什么新业务,公司能东山再起。
低估值在什么时候能修复呢?股东都希望公司能困境反转,但事实上很大概率是转不来的。为什么?公司业务如此,肯定跟管理层有非直接的原因。管理层的见识、战略、战术等可能都出了问题。现在他们新搞一个业务就一定能成吗?别听他们吹得天花乱坠,这和我们现在掏钱投一个创业团队,成功的概率差不多,所以你没必要在这上面吊死,因为二级市场上公司非常多。这就是低估值陷阱,我曾经在这上面吃了很多亏。
第七坑:私有化套利
几年前,我曾很喜欢做私有化套利。中概股私有化曾经大批量出现。
私有化是什么意思?可能有朋友不知道,我补充一下。意思是股东或管理层(或第三方)以特定的价格把公司外面流通的股票全部买走,从股市退市变成了私人公司。他们收购的价格肯定会比现有的价格高,虽然宣布以后价格会涨,但不会一下涨到最后的收购价格,中间会有差价。遇到一些收购搞不成了传闻的时候,价格会跌好多。这时候就会有一些机会赚钱,如果最后私有化是如期进行,那么就是个白捡钱的机会,可以以很大仓位来做。比如三个月或半年完成,有10%的收益那也很好。
我确实也赚过不少这样的钱,但也在2016年的中概股私有化里,都加倍亏回去了。亏钱有很多原因,总结起来还是对这种看起来很美好的事情的风险意识不够。有时候看起来美好,背后巨大的政策风险就是大坑。当时因为一些外部的原因,大股东宣布放弃私有化了,股价就哗啦哗啦跌。即便这样,这些坑也是很容易爬出来,不会亏那么多钱。主要还是买了一些如果不是私有化自己根本不会碰的公司,为了赚这点套利空间而买,就导致坑变得很大。这些坑让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所以教训非常深刻,也导致基金的净值受到了很长期的影响。
第八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走过很多坑,导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手里一定要留点现金,这样才有安全感。有的朋友不喜欢在手里留现金,一定要全仓,我不认为他们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毕竟现金本身是不会产生收益的。但对我自己来说,以前吃过教训,即便是你看起来可以等同现金的所谓现金等价物或者现金管理工具,当你真的迫切需要现金时,会发现他们压根不是现金。比如平时表现很稳妥的现金管理工具,美股里面有很多,去年2、3月份暴跌时,这些现金管理工具也会有好近10个点的回撤,这是很不划算的,那样比买股票亏损了几个点还心疼。因为你那本来是现金的啊。所以我总结的教训是,只有现金才是现金。
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最后,我总结一下。
1、交易决策不应该由价格主导,比如一个公司跌了很多,可能是机会,但首先需要了解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才能判断股价跌去一半是否能买,因为跌了一半可能还会再跌一半。反过来也是,一家公司涨了一倍是不是就不能买了?也未必,主要是取决于你认为这家公司将来能值多少钱,跟买房的道理类似,比如房价涨了多少,是不是就不能买了?不一定,这取决于你认为它将来还能涨多少,如果你认为它将来还能涨(当然可能你的判断可能是错的),这个价格就可以买,不用考虑以前涨了多少。
2、集中、分散与配置。刚才说大家总是想买10倍股,如果买中当然好,但也不要看不起3、5个点的涨跌,累积起来是很好的,所以如果无法承受对单一公司判断出错的风险,做适度的分散,按比例配置再平衡,是个不错的方法。而不是看着这个涨少了就卖了,看着另一个涨得多就买那个,不停的来回切换,成为券商的VIP用户。
3、慢即是快。有时候想赚快钱,看不起小钱、慢钱,觉得就这点本金,何年何月才能财富自由?坦白讲,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容易财富自由的,而通过股市里实现财富自由的就更少,你拿很少的钱进来就想很快实现财富自由,这是不实际的。通过想赚快钱的办法实现财富自由,最后多半是把本金也亏没了,基本就是赌场的策略。相反,虽然本金少,但每年都有收益,或大部分时间都有收益,累积起来通过复利增长,后面的收益会越来越恐怖。这笔账很容易算明白的,假设10年前几万块起步,算一下假设每年回报是多少,你现在的财富是多少了?但由于人性的弱点,很多人看不了那么长远,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赚快钱的机会,赚快钱的机会基本都是陷阱。所以做决定的时候,你要考虑你是属于大多数人,还是天赋异禀的少部分幸运者。我觉得我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所以只能靠慢慢积累了。
4、做空很难,即使方向是对的,也会死在黎明前。即使是造假的公司,而且越是造假的公司,股价越是疯狂,可能你等不到它死的那一天,自己就先爆了。
5、低估可能是永远,价值无法体现。低估的公司不是不能买,而是不能作为主要投资策略,可能可以做一些配比。因为有些公司确实会遇到市场纠错、估值修复。但在我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本身增长率很高,很多优秀的公司不断涌现,如果你总是守着看起来低估的公司,守十年,可能它的估值都没法儿体现,而十年在互联网领域已经是很长时间了。
6、最后,我觉得,人要夜夜安睡才能活得长久,每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是不行的。投资也是,持仓股踏踏实实放在那里,三五个月不看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这样赚钱的概率就大一些。
作者:梁剑,文章来源复利进化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Hot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