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美联储不敢快速紧缩货币

· Views 43,654
摘要:“鲍威尔在通胀问题上已经‘一半’是错的,此外供给供应链问题上他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所以通过美联储政策去观察意义不大,可以通过参考ISM、PMI指数等直接反映实体经济的指标去发现有什么变化。如果到了明年三四季度,平均通胀水平超过 3%,届时美联储是会有快速紧缩的压力。”

“面临taper落地,加息预期打的很满的情况下,进一步前移紧缩的空间的话,在政策上是没有灵活性的。”

“美联储什么时候紧缩关注2个数据,第一,服务业就业数据是否起来,这是鲍威尔整个基准预测当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二,看制造业通胀有没有向下。”

“至少这40余天大家可以安心,最近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进一步点燃美联储的紧缩预期了,可能未来还是财政会更主导一些,现在也没有必要过早地去考虑美联储缩表之类的问题。”

“美联储今年的经济预测是有问题的,超出美联储整个通胀目标的通胀水平,一定是会延续到明年年终以后,而鲍威尔是给的是三季度或者四季度通胀高位回落。”

‘鲍威尔在通胀问题上已经“一半”是错的,此外供给供应链问题上他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所以通过美联储政策去观察意义不大,可以通过参考ISM、PMI指数等直接反映实体经济的指标去发现有什么变化。”

“美联储政策把控力下降,难以干预就业和通胀两个政策目标,通胀由供应链决定的,就业由财政部门决定。”

“如果到了明年三四季度,平均通胀水平超过 3%,届时美联储是会有快速紧缩的压力。”

“ 持续不看好黄金,即便很多主流的大型资管配黄金的比例也很小,1% ~2%。”

“如果做风险资产投资,即便加息,也不用太慌张。美股市场不是随意地基于一个货币政策的判断就可以去做空,这样的效率非常低。”

11月4日 16:00-17:00,华尔街见闻特邀货币学家、智堡创始人Mikko解读美联储FOMC(公开市场委员会)11月议息会议。以上是mikko作出的观点与判断。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整理的精华内容:

加息预期已打满,表态偏“鸽”

华尔街见闻:美美联储加息会议之前,全球市场对于大规模押注央行转“鹰”有比较强的预期,那么此次会议上除了 Taper的落地,鲍威尔对于通胀和加息传达了什么态度呢?

Mikko: 此次会议鲍威尔也公布了未来两个月taper的节奏,这个节奏是符合大家预期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是未来确实是有微调的空间的,不论加速还是减速,都是有可操作性的。他可以按季度记录去进行一个评估,那么12月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份经济预测来支撑其调整,这次taper落地,市场最关心的taper后如何紧缩。

鲍威尔此次的表态,跟他前两周在国际清算银行的表态是完全吻合的,但如果从市场的表现来看,我认为市场最近在利率前端上的表现是非常极端的。

一季度的长端上行跟这个月的短端上行如出一辙,大家一旦有了加息的预期,就会极端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认为美美联储明年可能要加两次息,甚至说明年年中的时候就要加息。

我的看法是:可以预期说美联储转“鹰”派,或者说因为未来经济好了,会逐考虑紧缩,但不可能以这样迅猛的速度去进行、连续的加息。市场反应过度,从收益率曲线的表现来看,最近确实过于夸张了,加息预期已打满。

许多投行经济学家在这次会议前的前瞻,也是雪上加霜的预期,认为这次会议会进一步推升加息。但其实在这个时间点上,几乎没有能力去传达更加鹰派的情绪,因为整个市场预期已经达到了鹰派的极点。

首先是大家看到了Taper,其次是大家的加息预期已经打得非常满了。这个时候再去进一步前移紧缩的空间的话,在政策上是没有灵活性的。因为在Taper既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施加鹰派力量,会导致整个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变小,时间周期被压得越来越短。再加上适逢美美联储换届的敏感时间点上,央行官员也不会把自己逼到一个没有政策灵活性的角落里。因此今天一定是偏“鸽”派的表态,因为鲍威尔没有能力进一步给这个市场去施加紧缩的压力。

美联储经济预测出错,供应链问题也无法解决

美联储今年的经济预测是有问题的,超出美联储整个通胀目标的通胀水平,一定是会延续到明年年终以后,而鲍威尔是给的是三季度或者四季度通胀高位回落。

此外,鲍威尔把供应链问题说得很死,或者说已经是交枪了,货币政策没有办法去改变供需平衡。而这和上一轮周期加息的晚期相关, 17、18年,很多央行官员都表示,通胀低迷是因为全球化。

为什么全球化会导致通胀低迷?本来菲利普斯曲线是指就业很好,通胀就很高,但现在就业是通过外包或者说转移到制造业,外迁到了这些低成本的国家,那现在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全球化的。这些低成本劳动力的经济体会把它的通缩压力转移到发达经济体上。因此疫情前,央行官员非常清楚,低通胀的来源是全球化。

鲍威尔没有办法去阻止全球化的趋势,甚至是去全球化的趋势,他手里也没有牌,所以他就只能跟市场非常开诚布公地说,供应链破坏的问题他没有能力控制。没有能力控制,却能预测明年三四季度通胀会回落,是基于什么去预测?

其实从昨天鲍威尔的表达来看,他很坚信美国经济自有其适应力,供需有一天会突然均衡。经济学家都认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有一天供给起来了,需求下去了,经济就会恢复。

至少他在通胀问题上已经“一半”是错的,此外供给供应链问题上他是没有能力去控制的,所以这一方面的问题大家不要去关心美联储政策。可以通过参考ISM、PMI指数等直接反映实体经济的指标去发现有什么变化。

美联储政策把控力下降,难以干预就业和通胀两个政策目标

昨天鲍威尔在会议上也表达,美联储有两个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现在物价不能称之为稳定,同时鲍威尔仍强调就业市场的复苏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此美联储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宽松,或者说是比较偏鸽派的一个立场,来施加更长时期的宽松,给就业市场一个复苏的空间。

他的论调有两个问题。第一,现在美联储框架是2020年更改的,这个框架把就业市场放到了比通胀更高的位置上,甚至即便市场过热,美联储也未必会去通过加息将“过热”打下去。

这个历史遗留问题是如何造成的?其实昨天鲍威尔也在发布会上也提到了这一点,上一轮周期时,连美国的一些顶级经济学家都不知道这些就业到底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在紧缩,失业率还在往下掉,达到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低点。

当失业率再往下掉的时候,美国的通胀非常低迷,但央行没有通胀的问题,整个就业市场持续改善。所以当时美联储调整框架,要以容忍更高的通胀来换取就业市场的复苏,是比较极端的回复。

但如今在疫情影响下,政策框架已经变了,继续支持就业容忍通胀的方法行不通,现在面临高通胀的问题,甚至就业市场的复苏也不可控。

而两个政策目标,一,通胀,鲍威尔认为干预不了,它是供应链决定的;二,就业,也干预不了,是由财政部门决定的。就业参与率为什么低?因为财政发那么多补贴,大家自然宁愿待在家里,选择暂时不就业。

因此鲍威尔对货币政策框架的把控力在下降,但框架等同于核心的纲领性文件 ,去年调整过,却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

不会偏“鹰”派,美联储紧缩的2个前瞻数据

美联储FOMC会议上,鲍威尔提出了风险管理框架(risk management)。简单理解为,过热了就压,紧的时候松,松的时候紧,类似于我们逆周期的货币政策调控的说法。

risk management,顾名思义就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需考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出现这个词说明,他对很多经济问题,一是没有能力控制,需要财政部门去解决;二是在政策上也无法准确应对。

根据我的经验,一旦处于这种环境,其实不太容易出现极其的鹰派。上次美联储是从17年变得更加鹰派。是因为当时美联储非常自信认为认为17、18年美国经济复苏会非常好,而并非像现在这样不确信,且明年也很难预测。

至于美联储什么时候紧缩,第一,可以关注服务业就业数据是否起来,这是鲍威尔整个基准预测当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二,看制造业通胀有没有往下。

明年三四季度通胀率若超3%,将推动快速紧缩

货币政策预期的微妙变化,会对市场参与者构成很大的影响,美联储是对的时候,市场的预期就要向美联储的方向去靠,但如果美联储是错的,那么市场就会往自己想象的方向去靠,这就是为什么前端起得很快。

鲍威尔说通胀是暂时性的,但它现在看起来并不是暂时性的,这肯定是会反映在定价上。快到年底了,连个缓和的迹象都没有,所以大家没有办法相信你的很多的经济预测。

现在还是市场预期去主导市场的一个过程。但是随着incoming data,包括市场所传入的信息证明美联储是对的,这个市场的预期就会上去。

鲍威尔通胀预期的问题,一是预期,二是它真实的通胀。就是当你在没有看到的通胀的时候,不要相信通胀,当你在看到通胀的时候,你就必须相信他。他现在对通胀的判断之所以会有不确定性,主要还是因为他对供应链的判断有问题。

但是如果说从sector的视角来看,我觉得他是有一定的自信的,他认为制造业的通胀会回落,但是服务业的通胀会起来,服务业的通胀激励了制造业的通胀以后,通胀确实还会高于美联储的目标,也就是2%的水平,但是它会低于现在比较极端的水平。

我们用Clarida去计算得出,它平均的通胀已经是2.9%了,如果在通常时期,是不会容忍这么高的平均通胀,能容忍到2.5%已经很超过了。如果到了明年三四季度,还是要超过3%的通胀,那时美联储是会有快速紧缩的压力。

鲍威尔面三张“面具”

华尔街见闻:鲍威尔的连任与否对后续美联储的政策会有什么影响?

Mikko: 我此前也吐槽鲍威尔有三张面具,第一:绝对自信,上半年对就业市场盲目自信,结果事实打脸。第二:一定的自我怀疑,现实与预期不匹配,会产生一定怀疑。第三:绝对自我否定,面对供应问题,鲍威尔斩钉截铁地表示他没办法。

鲍威尔去年宽松时表现较好,对他17、18年的表现不甚满意,美联储主席中我认为做的最好是耶伦。

充分就业标准过高, Taper加速可能性较小

华尔街见闻:如果明年上半年通胀比较高,就业恢复也比较好,美联储会加速Taper到什么时候?

Mikko : 可能今年12月的时候就会评估,前提是就业市场数据符合预期,但是他现在给自己定的标准非常高,并非它想加速taper就一定会加速的。它定的标准是去年的增速,去年动辄每个月就上百万,现在其实有个五六十万就已经很好了。

加息没必要过早考虑,近期没有驱动美联储进一步紧缩的因子

华尔街见闻:谈一谈您对后期加息节奏的看法。

Mikko:加息没有必要提前一年去考虑。美联储从来没有正确预测过自己的加息路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我们这些市场参与者怎么可能知道。所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每一次有点阵图的会议,美联储都会强调,点阵图不代表未来的加息路径。我个人预测,到了12月,如果有委员进一步上移他对明年的利率预测的话,这时市场再进一步把前端利率往上打,进一步前移紧缩预期,反映到风险资产的定价上我觉得是有可能的。

但是至少这40余天大家可以安心,最近也没有什么事情能进一步点燃美联储的紧缩预期了,可能未来还是财政会更主导一些,现在也没有必要过早地去考虑美联储缩表之类的问题。

持续不看好黄金

华尔街见闻:对黄金的看法。

Mikko:仍然不看好黄金。

首先,上一轮Taper以后,黄金的走势告诉我,它不是一个表现很好的资产。第二。黄金是所有的资产里面涨得相对比较慢的。第三,持有实物黄金也不一定是安全的。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一个杠杆黄金资产的购买者,永远不要去使用杠杆去做期货投机去做多,是没有意义的。一方面它给你的相对回报很低;另一方面做黄金也很累,你需要去看美美联储的政策,黄金本身就很难管理。

现在很多主流的大型资管,他们配黄金也只是配很小的比例(1% ~2%),跟另类资产的比例差不多。如果一个散户说他大多数的资金是放在这样的资产上,我觉得是没有太大必要的。我也一直秉承这个观点。

收益率曲线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不要轻易做空

华尔街见闻:近期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整体收益率曲线走向都较为扁平化,那它未来是会往陡峭的方向去走吗?

Mikko:就看它怎么走,长端利率往上还是前端利率往下,我觉得短期再往上是有压力的,很难来支撑现在的市场定价,长端利率要往上也很难。

现在市场可能逐步忽视了:长端利率与美国财政的发行也有关。美债本来是发3万亿多,现在只有1.75万亿美元了。美债越发越少,供给也就下来了,利率又在往下。

影响收益率曲线的因素很多,现在能看到的因素跟未来能碰到的风险其实不太一样。现在市场对前端利率的定价主要由通胀和加息预期所致。总之,对于前端,我认为现在预期太满了。

如果做风险资产投资,即便加息,也不用太慌张。我很担心有些朋友因此去大仓位做空,尤其把美联储作为一个自己做空的理由,这种交易策略容易错过很多做多的机会,美股市场不是随意地基于一个货币政策的判断,就可以去做空,这样的效率非常低。

美联储不敢快速紧缩货币

作者:吴中霞、王丽,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不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