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 Views 896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责任编辑 | 张旖旎 
作者 | 路财主,扑克财经APP智咖
来源 | 财主的阵地
说明:本文为9月初发表过的文章,现经过重要的修改和完善再次发出。
 
观察1985-1999年的日本股市和2005年迄今的中国股市,你会发现二者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
1985年,日本股市开始启动,日经指数于1989年末到达顶点3.9万点,此后一路下跌(当然中间有许多小反弹)到1995年上半年,股市再度启动一轮牛市,当这一轮牛市泡沫破裂,日本股市再次走上漫漫熊途。
 
2005年,中国股市开始启动,并在2007年末到达顶点6000点,此后一路下跌到2014年下半年(当然中间有许多小反弹),然后股市再次启动新一轮牛市。当这一轮牛市泡沫破裂,中国股市就此走上漫漫熊途直到今天。
 
股票指数变化的具体对比见下图: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数据来源:tradingeconomics.com
 
不仅仅是资本市场有着明显的时间差,中日两国经济高速增长期,也在时间差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按照美元价值计算,日本经济增长最高速时段是在1952-1995年。在这44年的时间里,以美元计价的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7%;相比之下,1978年改革开放迄今,是中国经济增长最高速的时段,在这40年时间里,以美元计价的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12.3%。
 
——显然,以美元计价的话,1952-1995年的日本经济平均增长率比过去40年的中国还要高一点儿。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奇迹还没有超出日本经济奇迹的水平。
 
不管是资本市场指数变化,或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段,中国和日本之间,冥冥之中似乎隔着一个20年左右的时间差。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的答案是:人口因素+债务因素
 
受《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的启发,我一直有个非常强烈的观点——
长周期看,人口规模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至于技术水平、制度规则什么的,只是人口规模在社会自由度不同的基础上所衍生的花朵。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我这里定义的社会自由度,是指在满足基本社会秩序的前提下,社会经济的个体细胞(企业和个人)所拥有的自发思考、自由表达和独立行动的权利。不同人(企业)各自迥异的想法和行动,碰撞、组合、交叉、衍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新的组织形式和分工合作模式,所谓的“经济”,就是一系列合作分工自然而然的结果。
 
100个人自由思考、表达和行动,产生的组合和分工,可能就是村庄经济;
1万个人自由思考、表达和行动,其组合和分工,可能是城镇经济;
100万人自由思考、表达和行动,其组合和分工,就有可能是大城市的工业经济;
3000万人自由思考、表达和行动,其组合和分工,就构成一个国家完整的产业链经济;
10亿人的自由思考、表达和行动,其组合和分工,就产生了当代繁荣的全球化经济。
 
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最恶劣的做法,莫过于压制一个社会的自由度,如我们的某个邻居。
 
国际上通常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定义为人口大国,而中国的人口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如果不是长期的专制禁锢中国的社会自由度,中国应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相比之下,能从13块殖民地和300万人口起步,变成如今的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美国靠的就是自由度极高的基础上,不断的人口和领土增加。
 
至于日本,也长期位居世界十大人口国之列。二战之后,日本引入西方的社会制度,提升了社会自由度和社会组织的有效性。人口基数庞大的日本,经过20多年时间,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样,中国也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改变了“全国只有一个脑袋可以自由运转”的状态,提升了社会自由度和社会组织的有效性,人口基数更加庞大的勤劳聪明的中国人,经过30多年时间,很快就把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拥有了一定的社会自由度,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之内,社会整体的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社会组织方式又足够有效,经济发展速度高低的关键,在于人口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以及由此所衍生的社会生产和消费模式——更简单地说,是由15-64岁劳动人口所占比例及其认知水平所决定。
 
下图是中国和日本最近60年15-64岁劳动人口所占比例变化的情况: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数据来源:www.qqjjsj.com
 
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日本在1992年达到峰值69.92%,此后进入下降趋势;中国则是在2010年达到峰值73.75%,此后进入下降趋势——恰好存在着差不多20年的时间差。
 
这正是中国和日本经济存在着一个大约20年时间差的真正原因。
 
日本经济腾飞的时段,正好是其15-64岁劳动人口占比较高且逐渐上升和持平的时期——并不意外的是,另外一个东亚经济体韩国的崛起时段,也是其15-64岁人口占比逐渐上升的时期。中国当然也一样。中国的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在1970 年代中期开始上升,1981年超过60%,并由此一直上升到2010年的74%。
随着劳动人口占比拐点的到达,日本的经济增速出现大幅度下降。
原因并不难理解。
 
长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让人的寿命逐渐增加,一个社会里老年人的比例将持续增加,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人越来越多,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欲望水平逐渐降低,劳动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经济增长再也没有那么强劲,而社会也变得更追求稳定和秩序。
 
步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日本新出生人数一再创下1899年以来的历史新低。近8年来,中国连续放开“双独”、“单独”和普遍二胎政策,但中国出生人口也在一路下滑,特别是2018年出生人口,创下近60年新低。
 
如果说人口是经济增长的基础的话,债务就是经济发展的硬约束。
——这就要说到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模式的相似性了。
 
日本经济学者野口悠纪雄,在其《战后日本经济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他认为,日本经济在战后40年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借助于1940年代形成的战时经济体系(国家总动员体制,类似于计划经济),一小撮中央政府精英官僚有效掌控全国资源,大型企业往往由政府扶持,得到大量的信贷资源,并依靠军需生产而打下基础,然后开始生产民用产品实现快速增长,最后成就了日本的经济奇迹。
 
从196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部门和家庭部门的债务就开始快速上升,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1990年。
 
问题在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在短时间内可以充分调配、动员全国的资源,实现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做法的弊端,就是企业借助政府信用,不负责任地拼命借贷、拼命扩张,由此造成债务高企和经济泡沫持续累积,直到1989-1990年爆掉。
 
当经济泡沫破裂之后,因为政府对于僵尸企业的隐性担保和体制性救助,阻碍了市场正常的出清和调整,这些企业尾大不掉,始终躺在国民经济里吸血,由此造成日本国内经济的持续萎靡
 
对比日本政府扶持的大型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相似性是不是很高?
 
从1989-1990年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破裂开始,日本经济就进入去杠杆时间。到现在,已经过去30年了,但日本的去杠杆还依然没有完成。
相比之下,美国在2007-2008年房地产与股市泡沫之后,仅仅经历了2年的去杠杆出清过程,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就再次轻装上阵,从2009年开始已经历了迄今长达10年的经济扩张。

 

实际上,信用货币时代,为了避免债务危机造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崩盘,美国和日本处理经济泡沫破裂的办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全世界各国政府的处理方法也都一样,只要是信用货币时代,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政府都必然会采用这一种办法去杠杆:

第一步,政府实施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接管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合称“私营部门”)债务;
第二步,央行印钞购买政府债务,稀释全体居民财富,完成去杠杆。
 
下面就是1996年迄今日本政府财政结余/GDP的规模,一直都是负值(财政赤字),说明政府一直都在接企业的负债。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数据来源:https://www.ceicdata.com
 
——相比美国,日本去杠杆那么久去不掉的核心原因是:因为隐含有政府信用担保,那些大企业可以借到的债务规模,远远超出企业经营的正常水平,到1990年之后,这个规模已经实在太大太大太大……

 

泡沫经济破裂之后,这个超级庞大的债务,日本政府一时间接不过来,于是只能通过小步快跑的方式不断通过政府借债和印钞来化解风险,但这也导致了日本大量僵尸企业一直存在,拖累了日本国内连续30年的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从2009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期,到了2017年升至历史最高,此后不得不进入债务去杠杆时间。
中国债务变化的具体文章见“2019,中国的债务水平到底怎么样?
目前,中国居民部门的债务杠杆率仍然在继续攀升,政府部门的债务/GDP比例暂时还没有大规模增加,但最近这两年,大家应该已经无数次听到中央对待地方隐性政府债务的新闻和观点:走正路,堵邪路。
明面统计数据看,全球大型经济体中,目前中国的企业部门债务/GDP是全球最高,而政府债务/GDP却是全球最低。2018年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请着重对比日本)实体经济债务/GDP水平的对比见下图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图中绿色为政府部门债务/GDP,黄色为家庭部门债务/GDP,蓝色为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GDP,数据来源为BIS(国际清算银行),更新至2018年底
 
显然,除香港、新加坡等小型开放经济体之外,我们的私人部门债务在全球大型经济体里属于一骑绝尘,但政府部门的债务却低于G20中的其他所有经济体,2018年底仅有37%。

 

但,这并非实质。
所谓“私人部门非金融债务”,于中国而言,并非字面含义看上去那样。一般而言,私人部门的债务/GDP比例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消费能力高低的体现,中国的私人部门负债这么高,按道理来说,中国应该是绝对的消费主导型国家了?

 

但实际并不是。
例如,中国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平台的城投债务非常庞大,总计有几十万亿元,但在上述分类中被归类为“私人部门债务”,但显然嘛,这不是“私人部门更重要的是,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无比庞大,但主要都是大中型国企的债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底,包括城投公司债务在内,规模以上国企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负债高达116万亿元,位居全世界第一,占非金融企业部门整体负债的95%,这个债务,在上述分类中全部被归类为“私人部门债务”,但很显然,在中国这不能简单划分为“私人部门债务”。

 

某种程度上说,以上债务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归类为政府隐性债务,这与20年前日本的大企业都带有政府隐性担保无比类似——最近这20年,从债务的角度来观察日本经济,就是把原来由政府隐性担保的债务,逐渐转变为明面上的政府债务。
那么,不用怀疑,中国未来解决债务问题的路径、方式必然与日本一样——政府通过小步快跑的借债和印钞来持续化解金融风险,将那些根本不可能还上的所谓“私人部门”的隐性债务,逐渐转换成明面上的政府债务,政府逐渐接过企业的高杠杆……
下图就是1995年迄今,日本政府接过私人部门(包括企业和居民部门)债务的过程——私人部门的杠杆率从接近300%一路降低到不足200%,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则从90%左右一路涨到目前的240%。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数据来源:tradingeconomics.com

 

日本沿用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但却保有了传统儒家文明所强调的秩序、容忍、服从等文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实现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非西方大国,成功建立起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其经济规模曾长期在世界上位居第二。
 
过去40年,我们采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复制了日本的经济成功,但,这种经济模式天生的内在逻辑,决定了中国经济接下来的过程,恐怕也是和日本一样。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幅图,加深一下印象。
 
这是1990年、2014年、2025年和2050年四个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比(上面是日本、下面是中国),图中横轴蓝色表示男性占比、红色表示女性占比,纵轴则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占比。
20年前的日本,与现在的中国有多像?
 
直观对比中日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你是不是发现:
2014年中国的人口结构,与1990年的日本非常类似;
205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与2025年日本非常类似?
 
我想,你应该懂了。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Verified Person
宏观经济学里,我最认可的就是人口经济学。7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当时特定情况下实属无奈。如果当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现在这批人都大概35-45岁,正是整个社会的顶梁柱。也许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了。
Verified Person
好文,一切都回归到人口经济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