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到底有什么用?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每个人都是关于钱的专家,今天我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跟你讲讲钱的用处。
钱是最坏的主人,最好的仆人。如果你把钱当作惟一的KPI,不顾一切拼命刷,结果就是它当家作主,你变成它的奴仆。反过来,如果你把钱当作工具,那它就是最好用的工具。
要把这工具细细讲过来,一部教科书都不够,但读完下面我讲的内容,也能懂个八成,我希望是正好够用的那八成。
钱 和 信 用
狭义的钱,就是社会接受用来作最后结算的那个东西。买了货,接受了服务,最后付钱,大家两清,这事才真正结束;如果给的是支票、信用卡,那这事还没结束,支票和信用卡只是你会付钱的保证,最后对方要拿到钱才算数。
支票、信用卡、信贷、债券、金融证券化产品,等等等等,都是钱的衍生品,它是人们交易时愿意暂时接受的支付方式,但不是最终结算。链条可以很短,现金全款买房,房款两清,结束。链条也可以很长,用贷款买房,你是用未来20年还贷款的长期承诺买房,链条变长。
银行又把许许多多房贷打包,这个包有底层资产,就是房子,可测算未来现金流,就是定期还本付息。那这个包就可以拿出来单卖,房贷就完成了证券化,变成了可流通的债券。再贴上AAA信用评级,拿它作抵押再去贷款,在金融体系流动起来,简直跟钱差不多。
与链条对应的是一层层的还款承诺,买房者的还款承诺,银行对房贷债券的还款承诺,金融机构拿它作抵押去贷款的还款承诺,这里讲的是买房生发出来的承诺,其他也相似。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就是所有这些还款承诺层层叠加在一起而来的。还款承诺就是广义的钱,也叫作信用(credit)。
信用跟信心是一回事。信用是从借钱的人角度说的,信心是从把钱借出去的人角度说的。一个社会的信用扩张还是收缩,取决于双方的信心,也就是信用。钱借出去能不能收回来?政治形势、经济走向、行业前景、企业管理、个人诚信,这些都影响判断。
以美国为例,社会总信用的数量是钱数的15倍左右。钱的扩张取决于政府,也就是央行印钱的节奏。信用的扩张,也就是广义钱的扩张,它取决于整个社会中卖方接受买方,将来还钱承诺的意愿。乐观的时候,意愿强,信用扩张;悲观的时候,意愿弱,信用收缩。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信用扩张,信用收缩意味着经济收缩。
信用是信心,政府印的钱其实也要靠信心。当人们对钱本身的信用产生怀疑,就是对政府掌控钱的能力产生怀疑,后果更加严重。
全球早已进入法币时代,法币(fiat money)的意思就是政府垄断了钱,印张纸说它是多少钱它就是多少。可想而知,政府对挑战法币的会有多么敌视。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听证时说过,黄金不是钱了。议员们非常恼火,黄金几千年来都是钱,怎么你们说不是钱就不是了呢?议员恼火归恼火,政府清楚得很,它必须垄断发钞权。
正因如此,人们必须对钱的信用保持警惕。政府是各种社会利益的聚合体,人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有困难就印钱,难言之隐,一印了之。法币时代,不论哪个国家,不论财政货币政策说起来是扩张还是审慎,货币贬值是常态。就以表现算最不错的美国为例,今天美元的购买力跟几十年前,美元从黄金脱钩时相比,已贬去了95%,1美元只剩下5美分。
五种钱各有什么用
讲清楚钱的概念,我现在讲从狭义到广义,各种钱各有什么用处。
1. 比特币和黄金。
刚才说了,美联储不承认黄金是钱,但是人民公认。没有一个政府承认比特币是钱,人民则还远远没有拿定主意,只有很小一撮人这么想。比较稳妥地说吧,这两样是法币的潜在竞争者。
黄金的价值不在于对抗通货膨胀,黄金几十年来的价格变动并不能支持这个想法。黄金的价值在于不管各国政府怎么说,全人类对黄金有根深蒂固的信念,毕竟一百年的洗脑还是很难对抗一万年的共同经历。当人们对法币丧失信心,就一定会想起黄金。
黄金也不是用来对抗经济周期的。当人们对所有法币都丧失信心时,经济多半已沉苛难起,政治上也多灾多难。黄金的价值是人们为未来准备的灾难预案。美联储再硬着头皮说黄金不是钱了,它不也得储备黄金?

透过黄金的棱镜看比特币,就明白比特币的未来大概会落在哪个区间了。
它的降生就是为了挑战政府垄断的发钞权,必然遭受全世界政府的联合围剿,但它也很幸运,等到政府醒过神来的时候,它已经一路狂奔越过了生死临界点。它已经有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再不会死了。它的下限是不会死,上限是不会替代法币。
它不像黄金一样有人类上万年的记忆护体,最终它只会对一小撮人来说成为类似黄金的东西,是这一小撮人为未来准备的灾难预案。只不过,在它准备的灾难图景里,世界上至少还有互联网和电;黄金这两样都不需要。
2. 外汇。
这有两层。
第一层是现代人的资产组合里本来就有一部分应该是国际资产。经济早已全球化,而绝大多数人,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收入来自于斯,过度集中于本地。 本来就应该适度投资于国际资产,作多元化组合,享受现代金融理论提供的免费午餐:在相同收益率下减小风险。
不这样做,等于把免费午餐留在桌子上,中国人把太多的免费午餐留在桌子上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法币对应着对政府的信心,不同法币之间的升降折射对各国政府信心的升降。要是在适度多元化基础上继续超配外国货币定价的资产,本质上是对其他政府投信任票,没有哪个本国政府是开心的。
3. 现金。
现金是常态下的终极支付手段。如果社会信用扩张,人们创造并接受越来越多的信用作支付手段,就会逃离现金,因为现金没有回报这一点特别招人恨。反过来,如果社会信用收缩,层层抽紧,从衍生品逐步收缩到贷款,贷款又进一步抽走,都不再接受信用作支付手段,那现金就身价倍增。
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把现金视作对任意资产的无期限的免费期权。近一二十年来他做了很多这种生意:信用扩张时他攒现金,信用收缩时他把现金放出去,你既可以说他是低买高卖资产,更可以说他是低买高卖现金。
其实,免费期权只是名义上的,现金有其成本,机会成本是其一,更永恒的是通胀成本。现金的购买力恒时在缩水。如果正常状态终结,超级通胀到来,现金会给持有人带来毁灭性冲击,那时社会重新洗牌,货币推倒重来。
4. 股票和债券。
持有股票本质上是持有看多期权,收益上不封顶,亏损最大就是买入时的出价;相反,持有债券接近于卖出看多期权,获得固定利息,对应承受本金损失风险。
许多人认为股票比债券风险大,这看法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在实践中你可真不能依赖它。近年来无论多复杂的固定收益产品都能直接卖给普通人,就因为顶了个固定收益产品的名头,假装风险能小一点,其实是幻觉。今天各种所谓固定收益产品,越来越衍生,越来越复杂,普通人越来越看不懂。
还有一点,股票交易价格是连续的,价格变动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收益的实时判断。债券不是这样,绝大多数时候风和日丽,一有事就电闪雷鸣,只有极端状态,没有中间状态。
5. 房子。
房价在长期中能对抗通胀,这是房价的基本面,但房价经常不是由基本面决定的。
我在耶鲁上金融危机课时,听麦催客(Andrew Metrick)教授说, 十次金融危机有九次是房地产惹的祸。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对房地产的信念接近黄金。
《飘》里面,北方军打到南方,郝斯嘉父亲临死之前就给她留了一句话:保住土地,土地是一切。土地这种不动产,是创造信用、扩张信用、衍生信用的最好载体,信用扩张过头了崩掉就是金融危机。
麦催客说的还是成熟经济体。在那些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法治社会还需要完善的经济体里,信用扩张可不是更得指望房地产吗?
房子创造信用,信用推动房价,这条信用与房地产双螺旋推动下的扩张周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人类都没看到解套的办法。
小 结
总结一下, 我给你讲了五种最基本的资产各自对应着什么层次的风险管理。理解这五种资产的用处,运用这些工具,做到跟你想管理的风险不错配,你就已经赢了绝大多数人。
今天的内容灵感来源于一门课《全球金融危机(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这门课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明星课程,由安德鲁·麦催客(Andrew Metrick)教授讲授,邀请了金融危机主要处置者之一、时任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主讲。
Reprinted from 知乎,the copyright all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