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 Views 2,294

为何多数散户资金“蒸发”快?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的50%,业界把这些人统称为“散户”。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可能像财政和券商那样旱涝保收,不可能拥有“大小非”的低成本优势,更没有本事从股市里“融资”,因此,要想在股市里成功,低位买入,高位逃顶是散户赚钱的不二法门。

但自我国股市创立以来,媒体报道过从几万元炒到上亿资产的幸运投资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出现的概率不比买彩票高多少。更多的情况是,大量股民炒股初期赚了点小钱,最后又全部赔了进去,而且,还亏掉了老本。散户为什么老是成为最后的买单者,而不能成为永远的赢家?答案是,散户终究只是散户,这是“宿命”。

一方面,散户恐惧下跌,而且本金有限。因而在市场真正跌至谷底的时候,要么被吓傻了,不敢进场,要么是因为手里已经没钱,想“抄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散户很难买在低位。

再者,散户喜欢跟风、追高。当股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已经积累了不小的升幅之后,多数普通投资者才开始关心股市,这时进场的话,已没有太大的成本优势可言。随着股市进入主升段,“赚快钱”的独特魅力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股民投身股市,疯狂炒作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热门股,出于“再赚一点就走”的贪欲考虑,高位进场的多数人不再愿意离场。由于舍不得离场,散户最终的下场只能是在随后的熊市中越陷越深,逢低“补仓”,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

据统计,从2017年高点至2018年年末A股市值已经蒸发了近24万亿。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疑问,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

蒸发数额惊人:24万亿!

24万亿意味着什么?24万亿比我国2015年全年的GDP还多;相当于建18条京沪高速铁路;相当于近344个巴菲特资产的总和,这么一笔巨大的财富却在无形中灰飞烟灭。

仅几万亿的实际资金投入

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能量守恒,物质不灭。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会平白无故的消失不见,物质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股市虽说号称蒸发了24万亿人民币,但实质上只有几万亿的实际投入资金而已。就是这几万亿资金炒高了整体的A股市值。

长城证券首席分析师认为,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事实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万亿撬动着13万亿的资本流动。当时计算的市值也并非代表真正有那么多货币在股市。”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股市经典的炒股口诀:

内参口诀一:不冲高不卖,不跳水不买,横盘不交易。

“横盘不交易”是权证操作应该格外注意的,横盘时交易,一旦反向变盘,你必然会去止损或者追涨,这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横盘时差 价不大,你没有耐心,多次交易,势必会造成手续费亏损。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二:买阴不买阳,卖阳不卖阴,逆市而动,方为英雄。

这一口诀与第一诀有点类似,就是讲逆市而动的道理,第一诀是说短线的,第二诀是说中线的。即,买时,选择K线收阴线时买;卖时,选则K线收阳线时卖。

内参口诀三:高低盘整,再等一等

这 一口诀的内容包括了诀一中“横盘不交易”的内容,但主要的意思是说,当一只股票或者权证持续上涨或者下跌了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横盘状态,此时不必在高位全 仓卖出,也不必在低位全仓买进,因为盘整之后就会变盘,故盘整时期不可主观决定建仓或清仓。如果是高位向下变,则及时清仓,不会有损失;如果是低位向高 变,及时追进,也不会踏空 。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四:高位横盘再冲高,抓住时机赶紧抛;低位横盘又新低,全仓买进好时机。

这 一口诀是对口诀三的进一步具体化说明,是描述诀三中的一种最佳时机。股价和大盘常常是高位盘整后还有新高,低位盘整后又创新低,因此说,要等待变盘的方向 明朗后再开始。如高位横盘后向上变盘,再创新高,这是卖出的最佳时机;而低位横盘整理之后再向下变盘,这将是满仓买入的最佳时机。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五:套牢补仓求保本,奢求盈利乃为贪。

这 一诀说的是人们常犯的一种错误。当你被套了,你在技术上的支撑位补了一把仓,或者加量补了一次仓,但你要清楚认识到你这么做的目标只是为了搬回本钱。当反 弹不亏时,你应该及时卖出,而很多人则是看见股价涨了起来,心理就想再涨一涨我就赚了,就赚多少多少了,结果是又跌回去了,再次重仓被套,这回连自救的资 金也没了,只有束手待毙。故此列出以示大家。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六:未曾下手先认错,宁可买少勿买多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七:绿荫丛中一线红,抓紧买入莫放松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八:一推二荐就不涨,只好往下再震仓。

这 一诀很重要,是股市的一则潜规则。主要是针对股票说的。这种情况一般是:一只股票已经回调很久,接近尾声了,大多处于平台整理状态,开始接二连三地有人推 荐,你看基本面也的确不错,可你买入了,它就是不太动,某一天却突然向下破位了,你大骂着卖了出去,但你会看到,它的K线在做了一个坑形后一直涨了上来, 并轻松地突破了原来整理的平台,绝尘而去。你就是这样被抛下了。大家都看好,可就是不涨,20日后却突然破位下去了,K线在做了一个标准的坑后,轻松突破 前期平台,已经再创新高了。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内参口诀九:平静水面一波高,当心后面大波涛。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龙回头战法

“龙回头”战法大家并不陌生,所谓的“龙回头”就是指主力资金在大幅拉升股票后由于短期获利资金丰厚,股票抛压盘很重,需要通过打压股价达到洗盘效果,为继续拉升股价或出货做准备。

“龙回头”战法应用流程: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龙回头战法的选股要求: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1、首先我们说是龙回头,就必须是龙头股,至少必须是有题材支撑,符合当前市场热点的概念股。板块的绝对龙头,或者阶段性龙头,它们的第一次大阴线或者第一次调整。龙头可以是龙1,最差也要是龙2。

2、拉升的过程中必须放量,并确实有效的放量;必须要有几个涨停板,没有涨停板力度不够,不容易聚集人气,反弹的力度也不会太强,很容易陷入复杂的调整。

3、前期拉升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量能的积累;回落整理的过程中,尽量极度缩量,没有像样的反弹越好。

4、调整的时间为3-10个交易日,比较理想的就是5-7个交易日。小于3个交易日调整不够充分,容易影响第二波的力度和强度;大于10个交易日,时间太长了,人本身的遗忘性,比较难再次汇聚人气。

5、“龙回头”股票在回调过程中,如在关键支撑位或重要均线附近止跌,则可靠性加大;如果一只强势股出现“龙回头”的原因是由于大盘的大幅下跌,这类强势股的可操作性会很好。

实际案例:

龙回头战法的买点 1、调整后的第一个涨停板

从分时图看上午拉升的力度是很有气势的题材上契合当时市场炒作的热点。但是往往第一个板,还是会有分歧,有时候会是烂板。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2、调整后的第二个板

调整的第二个板,往往会得到市场更多人的认同,走成缩量板。特别是第一天烂板,次日不低开反而高开更值得重视,有时候甚至可以半路就上。

3、大于等于连板最后一板的封板价格

这点适用于下倾式调整的个股。


中国股市的钱到底都被谁赚走了?此文无价,值得散户深度十遍


买点把握:

止盈参考:10-20% ;止损参考:4%-7%;如果股价跌破5日均线3天不收回则出局等待。

1、激进型:可于强势股回调至5日均线附近买入;或者最高点回调15%。

2、稳健型:可于强势股回调至10日线附近时买入。或者最高点回调20%

龙回头战法注意事项:

1、龙回头战法的难点就在于对股价是否企稳和重要支撑位的判断,还有再次起爆点的把握;

2、重要支撑位可以根据K线图形和筹码峰进行判断,股价跌破重要支撑位一定要及时止损;

3、龙回头战法结合盘口分时形态、量价关系、板块效应、大盘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准确率是非常高的。


作为一名交易者,一定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一定要在看清楚、看明白了行情的方向和节奏,就像感受到交易品种的呼吸和心跳那样看得 清楚明白,有了“绝对把握”的感觉时才动手!永远不为那些失去的“机会”而后悔,坚持只做高胜算的交易,决不轻易向市场低头以委曲求全……只要你长期坚持 这样做,其余时间置身场外,袖手旁观,你的交易绩效一定会大为提高!当然,一直这么做下去是枯燥的,你会因此丧失许多的交易“乐趣”。但从长期来看,账户 市值的变化将证明这么做是值得的。确定性法则不只对新手有用,对减少那些“交易狂”型老手的交易次数,抑制其频繁交易的冲动也有莫大(博客,微博)的帮 助。

决定交易成败的细节性问题有很多,许多方面你都做好做对了,但是哪怕只有一个方面没做好就会招致失败,所以才有人感叹运气的重要性。须 知:总有一个错误在前边等着你!我们无法做到不犯错误,只能尽量少犯错误,以及在错误发生的时候尽量把损失局限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恪守只在市道符合自己 的进场条件时进场,是成为交易赢家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真正考验一个人的自律功夫。

想想看,除非有绝对的把握否则坚决不动手,这需要怎样的意 志力?从中也可以看出,金融交易事实上是一项乏味的工作。但是为了成功,你必须愿意付出。坚持赚属于自己的钱,赚自己看得懂的钱,对自己看不明白、没有绝 对把握的机会学会放弃,或许可以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市场里活得长久一点。赚到财富靠个人的本事,抵制诱惑、放弃似是而非的“机会”则靠的是个人的修行。在我看来,交易就是关于“时机”的艺术,再怎么看好或喜欢的的品种,时机不成熟、火候不到,就要要坚决抵制住“行动”的诱惑……呵呵,话说起来斩钉截铁,事实上我也不能完全做到。

当对目标品种盯盘太久之后,会不自觉地降低标准、迁就市场、放弃原则,稀里糊涂地就进行了一场“先战后求胜”的劣 质交易。人管不住手痒是因为闲不住、怕寂寞造成的。任何时候任何人,他的交易质量必定和交易数量成反比,交易数量的上升必然导致交易质量的下降。在我看 来,交易只有确定性交易和不确定性交易之分,没有投资和投机之分。确定性是相对的,它既存在于短线交易,也存在于中长线交易之中。

说白了,它的本质就是短线交易中的“一击必中”之术,和中长线交易中的“十拿九稳赢定了”的功夫。这些确定性盈利机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是大量存在的,有经验的交易 者都不会否认这一点。但究竟何种情况下具备盈利的确定性,即便是真正的市场赢家也说不上来个所以然。不是出于保守技术秘密的需要,而是如佛家所言:一切都 是不可说、不可说;因为语言的局限性导致它无法表达真意,说出来的都是第二性,是真理的影像而非真理本身!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自己去用心领会。我相信,真正 伟大的交易技巧是无法传授的。

在这个市场上摸爬滚打得愈久,就愈是深刻地体会到:金融交易,是世界上最艰难、最精细、最凶险的行业。如 果赶上了“好时候”,赚大钱轻而易举;但是长期下来,多数人为什么亏损?老手乃至高手又为什么会死(当然新手死得更难看)?其实答案很简单,但是很少人能 够做到:人们闲不住,做了大量无任何意义的劣质交易!正是这种“勤劳”,这些劣质交易,不但把盈利赔光赔净,还倒贴老本;欠债的融资透支的,甚至会陷入万 劫不复的深渊。

永远只做自己熟悉的、擅长的、最有把握的交易。其它时候,管住自己的手,耐得住寂寞,过滤掉那些无意义的劣质交易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