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6!汇市如同过山车 外贸企业打响收成保卫战
张强(化名)瞄了眼人民币汇率,脱口而出。老张今年50多岁,在浙江诸暨开了一家主做跨境电商的箱包制造企业。受今年疫情影响,他的货在亚马逊、Ebay上卖火了,“每天昏天黑地赶订单。”
一边接订单接到“手软”,另一边,张强却任由其外汇敞口“裸奔”。汇兑损失让他有时沮丧不已。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反弹超过5000点,升幅高达8%。
在汇率波动加大的当下,张强的遭遇颇具典型性。不过,上海证券报记者在调研时发现,外贸企业避险意识显著增强,更多企业已在利用避险工具对抗汇率风险。外贸企业在运用避险工具时,树立财务中性观念以应对汇率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当务之急。
6.56!心痛不?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先自从6.85一路走低,最低触及7.16,至5月末又迅速扭转跌势。近半年里,人民币汇率强势上涨逾5000点,升幅高达8%。
今年,境外疫情大举蔓延,导致线下实体店大量歇业,催火了跨境电商企业。
“我们今年在亚马逊上的订单已经做到8000多万元,而去年全年才6000多万元。”张强说起自己的生意非常兴奋。为了赶感恩节、圣诞节的订单,他最近在义乌通关通过汽车运输往欧洲发货。“已经走了10多天了,21天应该可以到。”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先贬后升,先自从6.85一路走低,最低触及7.16,至5月末又迅速扭转跌势。近半年里,人民币汇率强势上涨逾5000点,升幅高达8%。截至11月24日21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6.5870、6.5853。
“上半年,一美元换7块1毛(人民币),现在,一美元只能换6块5毛(人民币)。我们这种外贸企业都是薄利,有点抗不住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强很无奈地说。
为了保住收成,张强并非没有考虑过锁定汇率,“锁汇”在银行口中称之为远期结售汇的业务。据南京银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孙明哲介绍,通过锁汇,企业可以按照确定的汇率进行结售汇,进而规避汇率风险、锁定财务成本。
然而张强说,刨去成本,以及考虑到三个月的平台结算周期后,“算来算去还是不划算”。所以,他最终选择被动接受汇率的波动。
对于张强而言,虽然汇兑损失让他心痛,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我们是跨境电商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实在扛不牢(汇率波动),可以稍微调整订单价格,来弥补损失。”
成本高、不划算,是张强让他的外汇敞口“裸奔”的理由。还有部分企业,则因资金紧张或囿于多重因素,选择放弃锁汇。
绍兴柯桥一家面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都会锁汇”。但是,疫情影响之下,今年面料出口需求遭遇寒冬,企业决定主要转内销,所以今年不锁了。“去年,我们也做过锁汇,但是亏了。所以今年转型之后,也就没有耗费成本去做这个业务。”
“对于一些现金流相当紧张的企业,锁汇很难满足它们的需求。”江苏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尹晋说,收汇进来,立马就要结汇,有时候“一天都等不了”。
像张强这样的案例不是少数。“今年没有锁汇的外贸企业,基本上都损失惨重。”绍兴一家农商行董事长对记者说。
毕竟,半年内单边升值8%,简单测算则意味着8%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又有多少行业和企业在外汇敞口“裸奔”的情况下,还能笑得出来呢?
一个操作,心定了!
今年以来,进出口企业在运用工具对抗汇率波动更加积极主动了。与此同时,出口强劲也催生出更多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
“就算汇率波动像过山车,我们也没啥好担心的!”
尝到了锁汇甜头的无锡市泰铭新材有限公司(下称“泰铭新材”)财务部负责人杨晓军的心态很稳。
“从前,汇率的一丁点儿波动,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现在就算汇率波动像过山车,我们也没啥好担心的。”杨晓军说,近年来公司外汇敞口全部锁汇,让公司吃下了“定心丸”。
泰铭新材是一家主营加工后的不锈钢制品企业,产品销往中东、俄罗斯、南美等国家与地区。今年以来,泰铭新材出口量已达18000吨,出口额超2000万美元。
锁汇是当前进出口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时,最普遍的操作。
主营船舶出口的南通顺洋贸易也是这个操作的受益者。“有时候,买家晚一个星期付款,如果不锁汇,汇兑损失将超百万元。”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周阿梅告诉记者。
据了解,顺洋贸易单件船舶的出口金额约为2000万美元,订单周期1到5年不等。在如此长的订单周期下,企业极易受汇率波动影响,锁汇是该企业默认操作。
“今年1至10月,我们银行远期结售汇交易量同比增长60%。”尹晋告诉记者,这一数据说明,今年以来,进出口企业在运用工具对抗汇率波动更加积极主动了。
与此同时,出口强劲也催生出更多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整体好于预期,实际上也导致了他们管理汇率风险的需求在增加。”江苏银行国际业务部副经理杨奇华表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0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23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由于进出口企业资金回款情况、周期等各有不同,除了基本的远期结售汇以外,银行还会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合的风险对冲产品。
一方面,通过传统的远掉期产品,满足企业对冲汇率波动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还会利用期权等衍生品组合,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汇率避险与资金增值服务。
是避险不是赌博!
要改变人民币不是升就是贬的单边直线性思维,树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识;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作投机套利工具,承担不必要风险。
“亏了!”这是一些企业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后的心态,也成为许多企业不愿意使用汇率避险工具的重要原因。
“有时候,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锁定价格结售汇,与当时的市场价格相比,会发现亏了。”孙明哲说,这也是常见现象。他认为,企业应当从财务中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象——风险对冲工具替企业免除了风险因素,督促企业回归主业,“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避险工具,正如其字面意义,是一种风险保障措施,并非套利工具。企业可能会因市值波动从中获取额外收益,也有可能蒙受损失。
“锁汇,不是赚汇率差价,或是像赌博一样押汇率会上涨或下跌,而是为了防范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杨晓军认为,企业应当把关注力放在主营业务上,而不是过度关注汇率波动,患得患失。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运用避险工具主动管理汇率风险,不是去赚钱或者少亏钱,而是用合适的工具和成本,把汇率波动给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然后按照已经锁定的成本和收益来安排企业的主业经营。”
实际上,金融管理层也在持续引导企业树立财务中性意识,加强风险对冲等避险工具的使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建议,面对汇率波动,企业应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她强调,需要改变人民币不是升就是贬的单边直线性思维,树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意识;不要把汇率避险工具当作投机套利工具,承担不必要风险。
关于这一点,市场主体实际上知易行难。汇市涨涨跌跌,其中不乏追涨杀跌、通过押注汇率博取收益的投机者。
据了解,江苏省某家进出口企业今年以来一直捂着美元不结汇,对赌人民币要贬值,结果对企业的收益和财务报表造成了较大冲击。
“不要去赌汇率会涨还是跌。如果选择赚汇率的钱,势必有时候赌赢了,有时候赌输了。”杨晓军认为,汇率表现受多方因素影响,市场主体自身掌握的信息片面,对汇率走势很难作出精准判断。
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会更加频繁。企业在运用汇率避险工具之时亟需普及正确的财务中性观念,以应对可能的汇率波动风险。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