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银行行长们摊牌了

· Views 46

“坚持过紧日子,勤俭办行。”在近日召开的2024年建行中期业绩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该行加强重点项目成本管控,上半年经营费用同比下降1.7%。

“坚持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价值,努力从微利时代的‘干毛巾’里‘挤出水来’。”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该行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邮储银行成本费用精打细算,可控成本减少近18亿元。

随着上市银行中考交卷,尽管银行业利润看似仍然可观,但诸多迹象表明,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长放缓的挑战已摆在银行行长们面前,“躺着赚钱”的日子早已远去。

银行业中报中,还藏着居民投资、消费的哪些秘密?银行行长们又该如何精打细算过紧日子?

存款大增令行长们头疼

2023年,上市银行大多在营收负增长的背景下保住了净利润正增长的成果。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多家银行“不装了,摊牌了”,多家主要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历来被视为银行业“优等生”的招商银行也未能例外。中报显示,招行上半年营收1729.45亿元,同比下降3.09%;净利润753.79亿元,同比下降1.38%。

业绩会上,有分析师犀利发问,招行相较于国有大行有较高的估值溢价,就是因为利润增速较高。如今利润增速和国有大行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一些大行。未来如何保证利润增长?

招行行长王良表示,整体来说,商业银行的营收和利润都出现负增长是基本面。招行和其他主流银行一样。

王良强调,招行会通过资产质量的提升、风险成本的下降来提升盈利水平,不会简单地通过回拨拨备、降低拨备覆盖率来实现利润的增长。

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在净息差、手续费收入等指标趋同的情况下,资产质量和拨备计提仍是不同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差异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资产扩张速度。各类型银行的拨备计提力度均有所下降,部分银行可能存在拨备“余粮”逐步消耗的情况。

银行行长们摊牌了

(前20家上市银行营收、利润增长情况;按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类)

净息差代表着银行的盈利能力。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末,银行业净息差为1.54%,与上季度持平。这一水平处于历史低点。

作者统计,在主要银行中,招商银行净息差水平较好,达到2.0%。民生银行压力较大,在1.38%;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净息差水平达到1.91%,建行为1.54%,农行、中行、工行不相上下,分别为1.45%、1.44%和1.43%。

近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和减费让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多次下调,银行对优质资产项目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而另一边,银行存款规模大增,且呈现长期化、定期化趋势,导致银行利息支出成本居高不下。

压降存款利率仍然是行长们的重要任务。

农行行长王志恒介绍,随着今年存款陆续到期重定价尤其是中长期定期存款重定价,新发生存款利率明显下降,存款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存款付息率已较上年一定程度下降。

今年7月,政策利率及LPR再度下调。与此相对应,国有大行在7月25日也再度下调存款利率。王志恒表示,这基本抵消了7月份LPR下调的影响,有利于稳定净息差水平。

建行副行长李运在业绩会上介绍,存款定期化趋势有所持续,6月末定期存款占比略有上升。而定期存款的长期化趋势则有所减缓,上半年新吸收3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在全部定期存款中的占比,较去年全年下降4个百分点。

不过,这或许与银行自4月以来主动下架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等举措有关。银行客户经理介绍,可以直接去存定期。但在此次国有大行带头下调存款利率后,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仅有1.8%,令大量投资者视之如鸡肋。

“现在是考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时候。”招行副行长彭家文坦言,结构变化对净息差的影响远远超过定价的影响。以存款为例,当前负债成本受益于利率下调有所降低,但是,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比下降。这意味着,活期存款占比下降大幅抵消了降息所带来的成本减少。因此招行坚持把核心存款(不含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成本较高的存款)作为考核重点。

中行副行长刘进表示,加强负债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高成本存款占比,增加托管结算类资金沉淀,强化负债结构的多样性。

提前还贷还没停,住房贷款下降3000亿

曾经,个人住房贷款撑起了银行业新增信贷投放的半壁江山。但如今,个人住房贷款规模虽虽一直有投放,但提前还贷仍然汹涌。作者据Wind统计,15家主要上市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规模下降了3083.24亿元。

其中,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房贷余额还有增长,分别新增236.18亿元、186.37亿元、174.51亿元;工行、农行余额下降较多,分别减少了1230.92亿元和1006.71亿元。

这并非是银行不愿支持房贷业务发展。而是在银行发放按揭贷款的同时,居民提前还贷规模仍然居高不下。

以农行为例,上半年其个人住房贷款投放3096亿元,但余额仍出现下降。兴业银行上半年按揭贷款投放766亿元,但余额下降了107亿元。

北京购房者刘波告诉作者,在几次LPR下调后,他的按揭贷款利率从5%下降到了4.5%,但股票、基金均大幅亏损,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近期也出现了波动,收益水平在近期更是降到了1.5%左右的水平。“提前还款也是一种理财。”有这样心态的购房者不在少数。

民生银行上半年按揭贷款余额下降61.82亿元。该行副行长张俊潼介绍,上半年民生银行按揭贷款投放同比降低9.22%。虽然提前还款的金额也有较大幅度地下降,但是提前还款总量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不过,张俊潼提到,6月单月按揭的业务已经出现了投放量大于还款量的情况,规模已经开始企稳回升。

购房者期盼房贷利率能再次调整。近期市场有传言称,可能会出台“存量房贷转按揭”的政策。该消息一度引发了8月30日银行股大幅下跌的行情。

招行行长王良在业绩会上回应,称还未接到监管部门的相关意见,也未征求过商业银行方面的意见,目前政策还未得到确认。

在9月2日举行的瑞银证券中国A股研讨会上,瑞银大中华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认为,当前存量按揭利率平均为4.1%,新发放按揭贷款利率平均为3.3%,近期有大城市的按揭利率已经降到了2字头。利率相差过大消费者会有怨言,政府也希望鼓励消费,因此存量房贷有下调的可能。

据瑞银测算,如果存量房贷利率从4.1%下调到3.1%,在银行存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对银行息差会造成11个BP(基点)的负面影响,对银行利润有超过10%的负面影响。因此如果政策通过,还会下调存款利率进行对冲。

不过,在9月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提到,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

在市场人士看来,当前银行业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位,政策需要统筹考虑银行业合理的利润水平以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

王良也表示,如果“存量房贷转按揭”政策推出,对银行业存量按揭利率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宏观管理部门会做好充分的论证和研究再推出。

零售贷款不良上升,但还是好资产

招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零售贷款余额为3.47万亿元,占贷款的54.32%,较上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主要是上半年受消费增长放缓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规模有所回落。该行积极推动小微、消费贷款业务增长。

国信证券王剑也指出,目前零售信贷需求仍然疲弱,2024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以对公为主。对公贷款的行业分布上,以城投基建、工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房地产开发贷也有一定新增。从存量结构变化来看,近几年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工业批零和城投基建类贷款占比则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包括按揭贷款在内的零售贷款不良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银行行长们摊牌了

作者统计,15家主要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规模在上半年新增741.79亿元。披露按揭贷款不良的8家银行中,仅邮储银行按揭贷款不良规模有所下降,其他银行按揭贷款不良规模均有所上升。8家主要银行房贷不良合计新增206.82亿元。

其中,上半年工行、建行按揭贷款新增不良较多,分别新增92.75亿元、74.53亿元。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工行个人房贷不良率靠前,分别为0.83%、0.75%、0.60%。

在中期业绩会上,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及风险防控也成为分析师和媒体抛给行长们的热门问题。

“现在想起来后怕,如果去年再多做几千亿这种高风险产品,今年可能出现的情况就不可收拾了。”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业绩会上坦言,平安压降了高风险的信用类零售贷款1500亿左右,对营收的冲击非常大。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2.95%。

冀光恒表示,去年停下(高风险业务)非常痛苦,营收下降非常快的时候内部也有不同声音,但平安基本上还是抵住了诱惑。

平安银行在半年报中指出,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银保渠道降费等因素影响,同时因部分个人客户还款能力继续承压,本行零售资产核销及拨备计提仍保持较大力度,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

招行副行长王颖表示,“整个行业在(零售贷款)风险管理上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一点都不敢松懈,保持了高度的敬畏之心。”招行预测,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管控仍然面临挑战, 招行零售信贷的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逐季可能还会略有上升,但整个零售信贷的风险稳定可控。

银行业曾轰轰烈烈开展“零售转型”,当前,零售信贷还是好资产吗?

招行副行长钟德胜表示,尽管零售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压力,但从质量、效益、安全性等各方面综合评估来看,零售贷款还是最优的一类资产。由于零售贷款高度分散、抵押充足且客群优质,实际损失非常小。“因此我们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穿越周期能力更强。”

今年4月份,建设银行董事长张金良在2023年度业绩会上提出,金融是一场马拉松,要有能力经得起长周期的考验。摒弃“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的传统思维。

这一表态在市场上引发关注。长期以来,银行业存在“以量补价”的趋势,即通过加大信贷投放规模以对冲贷款价格的下滑。但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行长们意识到,这条路不好走了。

兴业银行高管也表示,从三季度开始,整体市场的贷款需求在逐步萎缩,这个现象比较明显。因此下半年信贷投放的关注点不再是规模上多不多, 而是质量上好不好。贷款投放的重心,主要是在优化结构和加强定价管理,不会去刻意追求规模的增长。

本文作者:肖望,来源:棱镜,原文标题:《银行行长们摊牌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