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再有巨头发声警告欧美政府债务,这一次是央行的央行!
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警告称,政府借贷习惯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最大的危险,政府债务供应的激增可能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最近市场情绪的变化应被视为警示信号。BIS敦促政策制定者们迅速采取行动,以避免经济受损。
周二,国际清算银行的高级官员、货币和经济部门即将退休的负责人Claudio Borio发布了其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份季度报告。他在国际清算银行任职37年,其中超过十年担任当前的职位。
Borio对各国政府提出警告,表示应在债券投资者发出警示之前,优先修复公共财政。“全球财政前景依然极为令人担忧。政府债务轨迹是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面临的最严重威胁。”
BIS官员们注意到,过去三个月,美国国债收益率达到了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平均水平。在美国总统选举前,主权信用违约掉期(CDS)利差飙升,选举结果明朗后利差有所收窄。(华尔街见闻网站注: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减税计划预计将使该国36万亿美元的债务再增加近8万亿美元。)
然而Borio认为,由于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巨大影响力,美国具有某种例外性。这可能会导致警示信号出现得更晚,但一旦出现,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更为严重。
国际清算银行此前多次警告称,全球公共债务正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今年6月,Borio曾警告,若投资者们信心突然丧失,各国可能会陷入危险的困境。
事实上,一些国家已经出现市场不稳定的迹象:
- 法国因2025年预算的政治僵局导致该国国债收益率飙升。
- 英国则因财政计划遭遇市场动荡,英国新工党政府在10月预算中,将未来五年的借贷预估提高了约1420亿英镑(约合1816亿美元)。
- 此外BIS认为,日本扩张性政策是重新出现财政担忧的原因之一。
国际清算银行还观察到,政府债券供应过剩的迹象正在显现。虽然交易员们普遍预计美联储本月将降息,但BIS称,美债市场存在供需失衡,交易商持有创纪录数量的未售出美国政府债券,BIS警惕这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动荡,并可能蔓延至其他资产:
金融市场开始意识到,它们需要吸收如此庞大的政府债务量。各国需要采取行动,确保不会对财政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否则债券收益率可能会出现急剧调整。
尽管市场尚未遭受冲击,即投资者大幅提高国家为借贷所需支付的成本,迫使国家放弃财政挥霍,但政策制定者不应坐等这种情况发生。政策制定者调整政策需要时间,如果他们等市场醒过来,那就太晚了。
BIS报告指出,随着通胀回落至央行目标,政策制定者和专业预测者对利率终点的分歧日益加剧。除了对货币政策实际效果的自然不确定性外,这还归因于经济活动对更高借贷成本表现出的某种程度令人惊讶的韧性。BIS认为,对于住房市场供应弹性较小的国家来说,货币政策变化对房价的影响可能会大于对租金的影响。
本周,债券巨头Pimco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认为美国赤字令人担忧。Pimco砍仓长期美债,转向中短债和海外债券。Pimco表示,财政政策的过度行为常常会引发市场对“债券义警”何时介入的疑问。去年,这类投资者的行为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为16年来首次。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指出,许多主要国家的债务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他警告说,未来这些国家不可能避免地会发生债务危机,而这将导致货币价值的大幅下滑。“我相信可能会出现债务货币问题。我想避开债务类资产,比如债券和其他形式的债务,持有一些硬货币,比如黄金和比特币。”
Reprinted from 见闻VIP,the copyright all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