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 Views 31

在居民不愿加杠杆的情况下,财政怎么花钱?

这可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市场比较关注的话题,如何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来稳定经济、就业以及通胀?在这方面,美国可能是二战后用赤字刺激经济比较成功的主要经济体。因此我们计划用系列报告总结一下美国的“花钱之道”,它有什么特点?对于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赤字”和“技术”之争。我们主要观察1960s以来的历史,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林德(Alan Blinder)的研究,1962年美国政府才开始有意识地相机抉择使用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调控。

总体而言,从年度角度来看,美国的赤字财政能较好地对应名义增长的波动。当然也有例外,一个是1960s,另一个就是1990s,有趣的是这两个阶段都对应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1960s对应着19世纪末技术革命带来经济腾飞最后阶段。根据罗伯特·戈登(Robert J. Gordon)在《美国增长的起落》的描述,1920年至1970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助推经济增长的顶峰时期。1970s美国经济迎来结构性放缓。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则对应着信息和互联网带来的技术革新。

因此,对于美国这样庞大经济体而言,如果不能依靠外需,赤字和技术进步似乎成了“美国例外”最重要的两条腿。自从1980年代里根政府打开赤字的“潘多拉”魔盒后,除了碰上技术进步开花结果的克林顿政府外,其他时期或多或少都离不开赤字的扩张。

仔细看,赤字的效果其实也有好坏之分。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点就是2008年,前后相比赤字能发挥的撬动效应似乎明显缩水了。一个直观的理由可能是私人非金融部门(居民和非金融企业)加杠杆和去杠杆的区别(图2)。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来仔细剖析背后的差别:

平时爱减税,“乱”时加支出。整体来讲,美国政府更偏好减税,而对于支出的强调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步重视起来——在私人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政府支出的中枢明显上升。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喜欢减什么税?共和党政府尤其热衷于减税,例如里根1981年和1986年减税,布什2001年和2003年减税,以及特朗普的2017年减税。最热衷于调整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这主要与美国税收以所得为主的特点有关,个人和企业所得超过50%。

通过大幅调整所得税率确实有助于刺激居民和企业的支出行为。除此之外,早期还会调整资本利得和遗产税。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支出方面则明显更加注重民生。这在金融危机后、居民去杠杆阶段尤其明显。

美国财政支出分为两大部分,由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支出,由国会商议的自由裁量支出,2023年两者比例大致为2:1,强制性支出规模更大,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后都有明显的扩张,是美国财政支出主要的增量来源。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强制性支出聚焦民生,其中社保、医保和医疗补助占比最高且持续增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社保支出力度明显上升。

另一个“秘密武器”是个人收入保障,这是美国政府缓解经济衰退和外部冲击对个人、家庭造成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失业补偿、补充性保障收入、儿童税收抵免、补充性营养支持计划等。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疫情后的新变化是美国政府开始注重支持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拜登在2021年推出基础设施投资法案,2022年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尤其是前者,一方面是着眼于战略性考量,另一方面可能更重要的是利用2021年极低的融资利率水平。在当前高利率、高通胀的背景下,可能并不适用。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刺激经济,谁的力量最大?

纵观1980年以来的历史,财政花钱刺激后,消费始终是美国经济最有韧性的部分、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在居民能够加杠杆的阶段下,地产投资也会伴随着消费一起反弹,然后才是非地产的制造业投资;而2008年后,美国居民进入去杠杆阶段,地产投资的反弹的速度、可持续性和幅度都要弱于制造业投资: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1980s年里根减税+去监管:里根政府的赤字政策主要来源于减税,包括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遗产赠与税,为企业提供投资优惠等。此外,1982年里根签署《加恩圣杰曼法案》, 放宽了对储贷机构(S&Ls)的监管限制,允许它们进行更多的投资活动,包括商业房地产贷款和某些类型的商业贷款。

而经过1980年和1982年的经济衰退,通胀基本得到控制,美联储开始转向宽松。减税加宽松的金融货币环境,耐用品消费迎来“热潮”,地产也不差。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2000s布什财政扩张:布什政府的财政扩张,既有当时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因素,也有911事件之后,反恐、国防支出的加码。减税主要包括再次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逐步废除遗产税以及降低资本利得税。

同时布什政府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旨在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增加住房信贷供应等措施提高家庭住房拥有率。叠加2001年至2003年的大幅降息,经济享受了一波地产和消费的“红利”。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2017年特朗普税改:财政支出上并没有明显的扩张,赤字财政依旧主要依靠减税——大幅降低了居民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由于居民依旧不愿意加杠杆,叠加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地产不强,主要依靠耐用品消费和非地产投资,经济出现了比较温和的反弹,不过在2018年全球经济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依旧显得难能可贵。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2009年 VS 2020年:2020年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的速度是有记录以来最快,而2009年的复苏则相对更慢。

除了居民部门在杠杆负担上的差异外,2020年财政在聚焦民生更加有力,例如专门出台的《关怀法案》;此外,金融危机后持续的减税和民生支出帮助家庭负债压力大幅缓释,地产也出现快速反弹,但后续由于高房价、高利率而走弱。

中国也将促销费的重点放在了耐用品上,不过美国的财政刺激体系和中国有非常大的差异。长久以来美国的财政刺激的重心都在私人部门,尤其是民生——占到美国财政支出约三分之二。由于特殊的税收和税制结构,美国政府可以频繁通过减税来达到刺激消费的效果。

在居民还能加杠杆的情况下,地产也是刺激的重要抓手,而当居民无法加杠杆的情况下,会更加注重通过去监管和减税来引导制造业投资,也会注意通过减税和民生支出帮助居民部门降低杠杆。

美国的经验背后可能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在外需不确定、技术进步短期内没法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情况下,有力度的赤字刺激是必要的。而从中长期看,摆脱赤字陷阱的手段,确实需要依靠技术进步。

二是,民生不仅是用来刺激消费,也是帮助居民稳杠杆的重要手段。要加大财政刺激消费的弹性,除了继续完善社保制度外,可以系统化推行消费补贴,达到类似美国减税的效果。此外,通过一定的民生补助帮助居民部门降低债务负担也值得纳入考量。

三是,在财政加速扩张、居民稳杠杆的背景下,金融体系予以必要的支持,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可能是必须的。

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

本文作者:邵翔S0100524080007,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文标题:《美国财政的“花钱之道”(民生宏观邵翔)》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