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2025年中国私募行业十大预测

· Views 26

2025年翩然而至。

以一个情理之中,但意料之外的姿态。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私募行业也正在迎接新一轮的挑战,竞争、合作、博弈,迭代、消亡、进化,不管哪个关键词唱响主题曲。私募行业的格局显然会在未来一年“面貌一新”。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资事堂团队走访、对话相关投资管理人,营销渠道、第三方分析人士,荟萃了业内诸多意见,形成了2025年私募行业的十大预测。

这是我们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和浅见,也是对这个行业的期许和希盼。

主观选股业绩“回春”

自2021年“抱团股”解崩之后,主观选股策略的基金经理承受了近四年的“逆风”,相关产品表现让持有人颇多怨怼。

但去年三季度后,随着A股大盘的超预期反弹,多数主管策略产品迎来净值的强劲修复,而且不少产品的净值修复过程中,超额收益明显超越大盘指数。

2025年,主观选股策略的基金经理可能继续业绩“复苏”态势,市场的区间震荡走势,中小盘股前期大幅下挫,都可能意味着,这批主动基金经理的“春天”又来了。

量化大厂重登600亿“大关”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中国量化私募阵营已经没有单家机构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

最新第三方数据显示:业内的一线量化大厂中,九坤、明汯、衍复三家机构规模在500-600亿元区间,宽德投资和灵均投资位于400-500亿元区间。300-400亿元区间的量化大厂仅有一家,即诚奇资产。

虽然在经历了2024年的业绩波动,(劝赎)赎回小高峰,量化大厂们受托规模有所萎缩,但预计,未来这个策略的潜力仍将继续显示。2025年,可能有不止一家量化机构境内规模突破600亿元。

债券私募重回高峰

过去两年,债券市场的热闹程度几乎抢走了权益市场的大部分“风头”,但由于历史原因,债券类私募的规模和热度远没有十年前那轮固收牛市“出风头”。

但随着,国债走势持续向上,固收类私募可能主动找到发展契机。在面向高净值客户和机构市场里,最终会有部分固收类私募找到一些个性化的机会。

批量涌现“大盘指增”

过去三年,量化私募的产品募集重点是小盘指数的指增,包括中证500指增,中证1000指增等产品。

但随着,近年出现大盘股行情,以及宽基(大盘)指数ETF频频出现天量募集情况,量化机构们的产品创设重点正在发生转移。

量化机构们发行大盘指数增强类产品,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的收益率比较,而吸收目前数万亿指数产品中的部分存量资金。另一方面,也有把量化产品应用于大盘股,也有助于部分机构摆脱“围猎散户”的传言。

部分“大佬”淡出市场

过去两年,陆续一级、二级市场私募圈的知名大佬渐渐“悄无声息”,甚至”“不知所踪”。这其中有主动淡出行业的,也有因涉及其他行业人士而被调查的。

但过去半年,随着行情的复苏,仍然有相当比例的私募投资经理,业绩差强人意。

这批机构若在未来的2025年没法绝地反击、振奋精神。那么很可能,未来的行业内将不再有他们发展的空间。“淡出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A股港股并肩领涨

连续几年在全球市场内涨幅靠后的A股和港股,在2024年告别“副班长”位置,进入行业中游,这引发了大型私募们的热议

在他们纷纷发布的2025年投资策略中,选择投入A股,抑或是港股是这些机构策略的重要差异点。

但同时,业内也没有排除A股和港股在2025年内都有所表现的可能性,有千亿级私募过去一年就十分看好港股,认为其估值低,大量外资盘踞港股市场,在全球市场做多中国的转向或许优先收益。这个看法值得重视。

部分机构另辟战场

近年来,部分全球对冲基金背景的机构在国内金融市场里赚得盆满钵满,更为高净值客户相对良好的收益。

这类“巨无霸”——以海外一家对冲基金内地公司为例——并不会单独押注于某一类资产,而是进行大类资产组合配置,并穿插使用复杂度较高的衍生品。

这类机构的打法,在2025年可能进一步影响私募市场,并吸引部分有基础的内资机构转向类似策略。

私募代销方式大发展

近十年来,中国证券类私募广泛依赖于银行私行部门、券商、三方财富平台进行产品代销,并依托上述渠道展开客户服务。

而随着代销机构的数量增多(蚂蚁、京东等陆续杀入战团),以及各家机构内部的销售改革,这种稳定、单一的销售生态可能发生改变。

2025年内,可能有更多的财富销售平台会加入产品定制的行列,客户、销售方和私募管理人的关系将趋向于升级和复杂。更多新产品被供给出来。

外资“做市商”落地

2024年11月,海外重要做市机构城堡证券在国内频频接触本地管理机构。这或许意味着,海外做市结构对本地市场的企望。

而实际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做市品种出现,对做市的需求正在境内市场爆发。

2025年,这方面会不会有突破,非常令人好奇。

绝对收益产品发扬光大

伴随着国内养老政策的全面铺开,境内投资者对绝对收益的需求进一步被唤醒。

目前业内中等收益、低回撤的产品供给还不够丰富,这方面的养老和投资需求仍未被充分满足。

2025年,有先见之明的机构可能会加紧布局这个方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