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橡树资本马克斯:新事物易生泡沫,当下PE买标普500,10年收益率只有±2%

· Views 18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日前发布了题为《再议泡沫》(on-bubble-watch)的2025开年第一篇备忘录,讨论了美股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美股市场,尤其是七姐妹(Magnificent 7),是否存在泡沫?

马克斯指出,新鲜事物容易催生泡沫,目前投资者押注当下领先的高科技公司能一直保持领先,然而他认为持续领先并不容易,因为新技术和竞争对手随时可能超越现有的市场领导者。而当人们假设“事情只会越来越好”并据此买入时,负面消息带来的打击会特别严重。若以现在的市盈率买标普500,历史数据表明只能获得负2%-2%的10年收益率。他特别指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狂热,以及这种积极心理可能蔓延到其他高科技领域。

华尔街见闻整理了此次马克斯备忘录的核心观点:

1. 泡沫或崩盘更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量化计算。当每个人都相信未来只会越来越好时,就很难找到价格合理的资产了。

2. 泡沫总是与新兴事物紧密相连。因为如果某样事物是全新的,意味着没有历史可以参考,那就没有什么能抑制市场的狂热情绪了。

3. 当某样事物被推上流行的神坛时,其下跌的风险就会很高。当人们假设“事情只会越来越好”并据此买入时,负面消息带来的打击会特别严重。而围绕新事物的乐观情绪往往会进一步放大错误,导致其股价被赋予过高的估值。

4. 当前标普500指数中的领头公司,在许多方面都比过去最好的公司要优秀得多。它们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庞大的规模和主导的市场份额,因此利润率远高于平均水平,市盈率并不像60年代“漂亮50”时期那样夸张。

5. 目前投资者押注的是领先的高科技公司,能够一直保持领先。但在高科技领域中,持续领先并不容易,因为新技术和竞争对手随时可能超越现有的市场领导者。投资者需要记住,再好的公司也可能失去领先地位,价格过高时也会面临巨大风险。

6. 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就是“认为没有风险”。同样,由于人们观察到股票从未在长期表现不佳,因此热烈买入股票,导致价格被推高到最终必然会表现不佳的水平。如果股价上涨速度过快,远超公司盈利增长率,就不太可能持续上涨。

7. 以现在的市盈率买标普500,历史数据表明只能获得负2%-2%的10年收益率。如果股价在未来十年保持不变,而公司利润继续增长,将使市盈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但另一个可能是,估值调整被压缩到一两年内发生,导致类似1973-1974年或2000-2002年的大幅下跌。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就不那么友好了。

马克斯还列出了市场出现的几个警讯,包括市场情绪自2022年底以来普遍乐观; 标普500指数估值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大多数行业股票的市盈率都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同类股票; 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狂热,以及这种积极心理可能蔓延到其他高科技领域; 对“七姐妹”公司持续成功的隐性假设;指数基金自动买入这些股票,可能推高股价而忽视其内在价值。

以下是华尔街见闻整理的精华内容:

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投资者经历了两个令人瞩目的泡沫——并因此亏损惨重。

第一个是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该泡沫从2000年年中开始破裂;第二个是2000年代中期的房地产泡沫,这个泡沫导致了以下后果:(a)向无法或不愿证明收入或资产的次级借款人发放按揭贷款;(b)将这些贷款结构化为杠杆化、分级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最终导致投资者,尤其是创造并持有部分这些证券的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由于这些经历,现如今许多人对泡沫保持高度警惕,而我也经常被问到标普500指数及其主导股票是否存在泡沫现象。

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高的七只股票——被称为“七姐妹”(Magnificent Seven)——分别是苹果、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亚马逊、英伟达、Meta(Facebook、WhatsApp和Instagram的母公司)以及特斯拉。简而言之,少数几只股票在近年来主导了标普500指数,并贡献了极其不成比例的涨幅。

来自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师迈克尔·森巴尔斯特(Michael Cembalest)的一张图表显示:

  • 截至10月底,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七家公司占该指数总市值的32%到33%;
  • 这一比例大约是五年前领先公司所占比例的两倍;
  • 在“七姐妹”崛起之前,过去28年中前七大股票所占比例的最高记录是在2000年TMT泡沫高峰期,约为22%。

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美国股票占MSCI全球指数的比重超过70%,这是自1970年以来的最高比例,这同样来自森巴尔斯特的图表。因此,很明显的是:首先,与其他地区的公司相比,美国公司的市值非常高;其次,美国市值最高的七家公司的价值相对于其他美国股票来说更为突出。

但是,这算是泡沫吗?

泡沫更多是一种心理状态

在我看来,泡沫或崩盘更像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一种量化计算。泡沫不仅反映了股票价格的快速上涨,还表现为一种暂时性的狂热,其特点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的:

1. 高度不理性的乐观情绪(借用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的术语“非理性繁荣”);
2. 对相关公司或资产的极度崇拜,以及认为它们不会失败的信念;
3. 害怕错失机会(FOMO),担心自己没有参与而被甩在后面;
4. 由此产生的信念,即对于这些股票来说,“没有价格太高”。

要识别泡沫,可以查看估值指标,但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心理分析更有效。每当我听到“没有价格太高”或类似的说法时——即使是更谨慎的投资者会说“当然价格可能会太高,但我们还没到那个地步”——我都会将其视为泡沫正在酝酿的明确信号。

大约五十年前,一位前辈送给我一句我最喜欢的格言。我曾在多篇备忘录中写到它,但我认为这句话再多强调几遍也不为过。它是“牛市的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通常出现在市场下跌或崩盘之后,此时大多数投资者都心灰意冷、伤痕累累,只有极少数目光敏锐的人能够想象未来可能会好转。
2. 第二阶段,经济、公司和市场表现良好,大多数人开始接受情况确实在改善。
3. 第三阶段,在经济新闻持续利好、公司报告盈利大增、股价飙升之后,所有人都认为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重要的并不在于经济或企业的实际表现,而是涉及投资者的心理。这并不是关于宏观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而是人们如何看待这些发展。当很少有人认为情况会改善时,证券价格显然不会包含太多乐观预期。但当每个人都相信未来只会越来越好时,就很难找到价格合理的资产了。

新事物会激发泡沫产生

泡沫总是与新兴事物紧密相连。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漂亮50”(Nifty Fifty)股票泡沫,80年代的磁盘驱动器公司泡沫,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2004年至2006年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泡沫,都遵循了类似的轨迹。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某个行业或国家的证券吸引了异常高的估值,投资历史学家往往会指出:在过去,这些股票的估值溢价从未超过平均水平的某个百分比,或提供其他类似指标。历史的参考作用就像一根缰绳,把受追捧的股票群体固定在现实的土地上,不至于飞得太远。

但如果某样事物是全新的,意味着没有历史可以参考,那就没有什么能抑制市场的狂热情绪了。毕竟,这些股票被最聪明的人所拥有——那些频频出现在头条新闻和电视上的明星投资者,而且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谁又愿意在这样的狂欢派对上泼冷水,或者拒绝加入这场舞会呢?

如同《皇帝的新衣》,骗子卖给皇帝一套据说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华丽衣服,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衣服。当皇帝赤身裸体地在城镇中游行时,市民们害怕承认自己看不到衣服,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不够聪明。

在投资市场中,大多数人宁愿随波逐流,接受这种能让投资者迅速致富的共同幻想,而不愿站出来说出反对意见,冒着被视为“傻瓜”的风险。当整个市场或某一类证券一路飙升,而一个站不住脚的观念却让信徒们赚得钵满盆满时,很少有人敢冒险揭露真相。

买“漂亮50”曾巨亏90%

我于1969年9月加入第一国家城市银行(现为花旗银行)的股票研究部。和大多数所谓的“资金中心银行”一样,花旗主要投资于“漂亮50”(Nifty Fifty),这些被认为是美国最优秀、增长最快公司的股票。这些公司被认为好到绝不会出问题,而且其股票不存在“过高”的价格。

投资者对这些股票的痴迷源于三个因素。首先,二战后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其次,这些公司涉足创新领域,比如计算机、医药和消费品。第三,它们代表了第一波“成长股”,一种后来成为投资时尚的新风格。

于是,“漂亮50”成为了40年来第一个大的泡沫对象,由于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泡沫,投资者早已忘记泡沫的模样。因此,在我开始工作的那一天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五年,然后在这些美国最优秀的公司上损失超过90%的资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漂亮50”被奉若神明,而当某物从神坛跌落时,投资者就会受伤。1973-74年间,整个股市下跌了大约一半。事实证明,这些股票的价格确实高得离谱;在许多情况下,其市盈率从60-90倍的区间跌至6-9倍(这就是失去90%资产的简单计算方式)。此外,从基本面来看,这些公司中确实有几家遭遇了实际的坏消息。

我早期经历的一场真正的泡沫让我总结出了一些指导原则,并让我在接下来的50多年里受益匪浅:

1. 关键不是你买了什么,而是你付了多少钱。
2. 优秀的投资不是来源于买入好的资产,而是以好的价格买入资产。 
3. 没有哪种资产好到不能被高估从而变得危险,也没有哪种资产差到不能变得足够便宜从而成为划算的买卖。

捧得越高,跌得越重

我经历过的泡沫都涉及创新,如前文所述,其中许多创新要么被高估,要么未被充分理解。新产品或新商业模式的吸引力通常显而易见,但其中的陷阱和风险往往隐藏不露,只有在困难时期才会暴露出来。

一家新公司可能完全超越其前辈,但缺乏经验的投资者往往忽视了即使是最耀眼的新星也可能被取代。颠覆者本身也可能被颠覆,无论是被更有技巧的竞争对手还是更新的技术所击败。

在我早期的商业生涯中,技术似乎是逐步发展的。但到了1990年代,创新突然加速发展。橡树资本成立于1995年,当时,投资者坚信“互联网将改变世界”。这种观点看起来非常合理,也促使市场对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事物产生了巨大需求。电商公司以看似很高的价格上市,股价首日就翻了三倍,掀起了一场真正的淘金热。

当某样事物被推上流行的神坛时,其下跌的风险就会很高。当人们假设“事情只会越来越好”并据此买入时,负面消息带来的打击会特别严重。而围绕新事物的乐观情绪往往会进一步放大错误,导致其股价被赋予过高的估值。

1. 如前所述,对于新事物,缺乏历史数据来衡量合理的估值。

2. 此外,这些公司的潜力尚未转化为稳定的利润,这意味着估值本质上是猜测。在互联网泡沫中,这些公司没有盈利,因此市盈率(P/E)指标无从谈起。而作为初创公司,它们往往连收入都没有,因此投资者不得不发明新的指标——比如“点击量”或“眼球数”,而这些指标能否转化为收入和利润则完全不得而知。

3. 由于泡沫参与者无法想象任何潜在风险,他们往往赋予估值假设其一定会成功。

4. 实际上,投资者甚至倾向于将所有新领域的竞争者都视为可能成功,而现实中只有少数公司能够真正生存或成功。

最终,在热门新事物上,投资者往往会采用我称之为“彩票心态”。如果某个热门领域的成功初创公司能带来200倍回报,即使它只有1%的成功概率,从数学角度看也值得投资。那么,什么事情不会有1%的成功概率呢?当投资者以这种方式思考时,他们几乎不会限制自己的投资或支付的价格。

显然,投资者很容易卷入购买最新热门事物的竞赛中,这正是泡沫形成的原因所在。

为美好未来支付合适的价格是多少?注定领先其实不常见

如果有一家公司预计明年赚取100万美元,然后关闭,你会愿意支付多少购买它?正确的答案是略低于100万美元,这样你才能获得正向回报。

但股票通常按“市盈率”定价,也就是基于公司明年预期盈利的倍数。为什么?因为人们假设公司不会只盈利一年,而是会持续多年获利。当你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实际上买下了该公司未来每年的盈利份额。

但实际上,公司当前的价值是其未来收益按折现率计算的现值。因此,16倍的市盈率实际上表示你支付的是超过20年的盈利(具体取决于未来盈利按何种利率折现)。

在泡沫时期,热门股票的交易价格远高于16倍盈利。例如“漂亮50”(Nifty Fifty)股票的市盈率曾高达60到90倍!1969年的投资者在支付这些高价时,甚至考虑到了未来几十年的利润增长。那么,他们是有意识且经过分析计算得出这个估值的吗?我不记得有这种情况。当时投资者只是把市盈率当作一个数字而已。

那么今天的市场领头羊是否不同?当前标普500指数中的领头公司,在许多方面都比过去最好的公司要优秀得多。它们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庞大的规模和主导的市场份额,因此利润率远高于平均水平。此外,由于这些公司的产品更多依赖于“创意”而非实物,其生产额外单位的边际成本较低,这意味着边际盈利能力异常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市场领导者的市盈率并不像“漂亮50”时期那样夸张。例如,被视为“最性感”的公司英伟达(Nvidia),作为人工智能芯片的领先设计商,其市盈率约为30倍。虽然这个市盈率是战后标普500指数平均市盈率的两倍,但与“漂亮50”相比仍显得便宜。

然而,市盈率30多倍意味着什么?首先,投资者认为英伟达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经营;其次,投资者相信其利润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增长;第三,他们假设英伟达不会被竞争对手取代。换句话说,投资者是在押注英伟达能够保持持续的领先地位。

但在高科技领域中,持续领先并不容易,因为新技术和竞争对手随时可能超越现有的市场领导者。例如,根据维基百科列出的“漂亮50”名单,仅约一半的公司如今仍在标普500指数中。

曾经的明星公司,如施乐(Xerox)、柯达(Kodak)、宝丽来(Polaroid)、雅芳(Avon)、伯劳公司(Burroughs)、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和Simplicity Pattern都已不再标普500指数之列。

根据finhacker.cz的数据,在2000年初,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大的20家公司是:

1. 微软(Microsoft)
2. 默克制药(Merck)
3. 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
4. 可口可乐(Coca-Cola)
5. 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
6. 宝洁(Procter & Gamble)
7. 沃尔玛(Walmart)
8. 美国国际集团(AIG)
9.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10. 强生(Johnson & Johnson)
11. 英特尔(Intel)
12. 高通(Qualcomm)
13. 花旗集团(Citigroup)
14. 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
15. 国际商业机器(IBM)
16. 辉瑞制药(Pfizer)
17. 甲骨文(Oracle)
18.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19. 家得宝(Home Depot)
20. 威瑞森通信(Verizon)

然而到了2024年初,这些公司中只有6家仍然留在前20名:

1. 微软(Microsoft)
2. 强生(Johnson & Johnson)
3. 沃尔玛(Walmart)
4. 宝洁(Procter & Gamble)
5.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6. 家得宝(Home Depot)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中,只有微软在24年前就跻身前20名。

因此,在泡沫时期,投资者对领先公司抱有极高期望,并愿意为其股票支付溢价,就好像这些公司未来几十年注定会继续领先。然而,现实往往是变化比持续更为常见。投资者需要记住,再好的公司也可能失去领先地位,价格过高时也会面临巨大风险。

认为没有风险 最为危险

最严重的泡沫通常起源于创新,主要是技术或金融领域的创新,最初仅影响一小部分股票。但有时,这种泡沫会扩展到整个市场,因为对某一泡沫板块的狂热会蔓延到所有领域。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标普500指数受到两大因素的推动而持续上涨:首先是从1980年代初为对抗通胀而达到峰值的利率持续下降;其次是投资者重新燃起对股票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在经历了1970年代的创伤后曾一度消失。高科技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快速盈利增长进一步助长了这种热情。

同时,新的学术研究表明,历史上从未出现标普500在长期表现上不如债券、现金或通胀的情况。这些积极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该指数在90年代的年均回报率超过20%。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时期。

我常说,世界上最危险的事情就是“认为没有风险”。同样,由于人们观察到股票从未在长期表现不佳,因此热烈买入股票,导致价格被推高到最终必然会表现不佳的水平。在我看来,这就是乔治·索罗斯提出的投资“反身性”理论的体现。

当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标普500指数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三年下跌,这是自1939年大萧条以来首次出现的三年连跌。由于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大规模抛售股票,导致标普500指数从2000年泡沫高点到2011年12月的累计回报率为零,长达11年多。

最近,我经常引用一句话,我认为是沃伦·巴菲特说的:“当投资者忘记公司利润年均增长率约为7%时,他们往往会陷入困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公司利润每年增长7%,但股票价格在短期内每年上涨20%,最终股票价格会高得风险重重。

关键是,如果股价上涨速度过快,远超公司盈利增长率,就不太可能持续上涨。

迈克尔·森巴雷斯特提供的一张图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之前,标普500指数仅有四次连续两年上涨超过20%。在这四次中,有三次在随后的两年中下跌。(唯一的例外是1995-1998年,由于科技泡沫强劲推动,下跌被推迟到2000年,但随后该指数在三年内下跌近40%)。

而在过去两年,这种情况第五次发生。标普500指数在2023年上涨26%,2024年上涨25%,创下自1997-1998年以来最佳的两年表现。那么2025年会怎样呢?

当前市场的示警信号

以下是目前需要警惕的几个迹象:

  • 自2022年底以来市场普遍乐观;
  • 标普500指数估值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大多数行业股票的市盈率都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同类股票;
  • 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狂热,以及这种积极心理可能蔓延到其他高科技领域;
  • 对“七姐妹”(Magnificent Seven)公司持续成功的隐性假设;
  • 指数基金自动买入这些股票,可能推高股价而忽视其内在价值。

此外,尽管与股票市场直接无关,我还必须提到比特币。无论其价值是否合理,它在过去两年上涨了465%,这并不表明市场有过多的谨慎情绪。

在发布这份备忘录的前夕,我收到了来自摩根大通资产管理部门的图表。这张图表显示了1988年至2014年间的每个月数据(总共324个月),反映了当时标普500的市盈率与随后十年年化回报之间的关系。

橡树资本马克斯:新事物易生泡沫,当下PE买标普500,10年收益率只有±2%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初始估值和后续10年年化回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起始估值越高,后续回报越低,反之亦然。
2. 当前的市盈率显然位于历史数据的前10%高位。
3. 在这27年期间,当标普500的市盈率与目前约22倍的水平相当时,随后10年的回报率介于+2%和-2%之间。

一些银行最近已经预测,未来十年标普500的回报率将在中低个位数。因此,投资者显然不应忽视当前市场估值。

当然,你可能会说,“未来十年回报在±2%之间也不算太糟糕。” 的确,如果股价在未来十年保持不变,而公司利润继续增长,将使市盈率逐渐恢复正常水平。但另一个可能是,估值调整被压缩到一两年内发生,导致类似1973-1974年或2000-2002年的大幅下跌。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就不那么友好了

当然,也有一些反驳当前市场高估的观点,包括:

- 标普500的市盈率虽高,但还不至于疯狂;
- “七姐妹”是极具实力的公司,因此它们的高市盈率可能是合理的;
- 我没有听到人们说“价格再高也不算高”;
- 市场虽然价格较高,甚至可能有些泡沫,但整体还算理性。

我不是股票投资者,也不是技术专家。因此,我无法权威地判断我们是否处于泡沫中。我只是列出我所看到的事实,并建议你如何思考这些问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