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非常积极

· Views 38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有关情况。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目前相关银行正在测算和细化补充资本方案,将抓紧推动实施。

廖岷还还表示,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经济保驾护航。具体数据因为还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够对外正式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的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在力度上要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的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

以下为发布会要点总结:

廖岷: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非常积极,充分考虑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

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经济保驾护航。具体数据因为还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够对外正式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的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

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

廖岷在会上表示,更大力度地支持地方政府缓释偿债压力,增强发展动能。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在去年12月18日已经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了相关的发行工作。这项置换债券政策实现了三个方面突出的成效:一是地方当期的流动性压力大为减轻;二是债务的透明度大为增加;三是防风险,促发展协同性大为增强。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期

廖岷在会上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在力度上要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的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

在2025年新增发行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表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允许用于房地产相关的两个领域,都是增加有效需求的政策。在2025年新增发行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这两项政策都将在2025年逐步释放。

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表示,当前2024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经发行完毕,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地方已经启动相关发行工作。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些地方成本降低超过2.5个百分点,地方还本付息压力大大减轻。

2025年我国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

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再考虑到我国GDP规模不断增加,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总支出进一步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有效支撑。

财政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 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形势、梯次拿出政策“后手”

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政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我们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进行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梯次拿出我们的政策“后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廖岷表示,2025年将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在惠民生方面,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增加居民收入。在促消费方面,我们将充分运用财税工具,支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让消费更有温度、更加便利。在增后劲方面,我们将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教育科技、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区域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将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

林泽昌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落实完善政策措施。确保稳岗促就业政策“不退坡”。推出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举措,配合有关部门,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包括文旅行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外贸领域等。更好推动小微企业吸纳就业。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先生围绕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先生,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廖岷先生作介绍。

财政部副部长 廖岷: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感谢记者朋友们出席今天的发布会。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财政运行和财政政策阶段性进展情况,以及2025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考虑。

2024年,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力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和社会大局稳定。

一是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收入方面,2024年9月份以来,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宏观经济回稳,财政收入增速当月实现转正,9月、10月、11月逐月向好,12月及全年数据正在汇总之中。支出方面,财政部门加强资源统筹,保持支出强度,重点领域支出都得到了较好地保障。总体看,全年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二是政策精准发力,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促进消费方面,在落实好支持县域商业建设等已有扩内需政策的基础上,下半年专门安排了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补贴力度,让“真金白银”直达消费者。这也是使用大规模中央财政资金直接用于老百姓消费的又一探索。扩大投资方面,仅通过债券扩大的投资就有三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年发行了4万亿元,包括2024年新增的3.9万亿元和2023年结转的1000亿元,而且扩大了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了1万亿元,其中7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2023年增发的国债,大部分资金在2024年使用,支持加强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民生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中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比如,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大学生国家奖助学金政策进一步提标扩面,还向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助等等。培育新动能方面,我们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三是更大力度支持地方政府缓释偿债压力,增强发展动能。为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我们制定实施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合计安排12万亿元政策资金。这里给大家通报最新进展情况,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12月18日已经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这项置换政策,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出成效:第一,地方当期流动性压力大为减轻,通过置换,大大减少了债务利息支出,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第二,债务透明度大为增加,我们首次正式公布了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从原来的法定债、隐性债“双轨”管理,逐步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包括主要评级机构、国际组织在内的国内外各界对此给予积极评价。第三,防风险、促发展协同性大为增强。随着化债工作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实现了从以往的“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不少地方反映,这项政策很及时,身上的担子轻了、干劲更足了。

关于2024年的政策,还需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为落实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我们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主要包括四项: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三是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目前绝大部分都已经出台实施,还有2项具体政策措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一项是专项债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我们正在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抓紧研究,细化有关措施安排;另一项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目前相关银行正在测算和细化补充资本金的方案,我们将抓紧推动实施。

2025年,财政部门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这方面大家很关心,我可以告诉大家,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可期,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个方面。

在力度上,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加强逆周期调节。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三保”底线。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总之,财政政策将切实加大力度,为稳经济保驾护航。

大家很关心具体数据,因为还要履行法定程序,确定后才能发布。请大家放心,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确的,充分考虑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需要,是非常积极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在效率上,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通过推动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保体系、培育新的消费行业、改善消费条件等来支持提振消费。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教育人才、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支持。同时,稳步推进财政的科学管理,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时机上,做到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带动更多社会投资,让政策发挥最大效能。在这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及时性。

此外,我们还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财政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我们将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形势,适时进行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梯次拿出我们的政策“后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先介绍这些内容。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非常乐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寿小丽:

谢谢廖岷副部长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大家都比较关心财政运行的状况,请问如何看待2024年的财政收支状况?是否完成了年初的预算目标?谢谢。

廖岷:

谢谢记者的提问。目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数据正在汇总,根据现在初步掌握的情况,刚才我作了简要介绍,这里我再展开分析一下,2024年财政运行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是趋势总体转好。大家知道,前9个月,受需求不足、PPI负增长、政策性减收等因素综合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2.2%。从10月份开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回升,财政收入增速也由负转正、逐月回升。后几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月增幅连续为正,且增速逐步回升。

二是收支平衡目标可以实现。收入方面,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财政收入可以完成预算目标。支出方面,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28万亿元,为经济社会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全年可实现收支平衡。

三是重点保障有力。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举个例子,比如,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前11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超过3.8万亿元,教育支出超过3.6万亿元,这两项合计7.4万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3左右,力度是比较大的,农林水支出也超过2.2万亿元。这些数据都告诉我们,对重点领域的保障还是非常有力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体情况的简单介绍。关于全年度财政收支的详细数据,后续我们将按程序及时对外公布。谢谢你的提问。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关注到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预计会比2024年的3%左右高。请问2025年的赤字率如何安排?目前有什么考虑?谢谢。

廖岷: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赤字率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在这里我简单分享三点看法。

第一,关于提高赤字率的目的。提高财政赤字率,将为今年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赤字率提高以后,可以更多利用财政空间,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随着赤字率的提高,再加上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必然会带动更多的银行信贷和社会资本的投资,进而促进有效需求的增加。更多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就业和消费,以及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关于提高赤字率的条件。我们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一点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曾经提到过。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仍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一是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财政总体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二是我们的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这些资产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中国国债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低于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因此,政府举债是可持续的。

第三,关于如何确定赤字率。确定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我们在确定赤字率时有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实际上,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关于2025年赤字率具体是多少,我们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后,才能及时向社会正式公布,我今天没有办法向你提供具体数据,但是财政赤字率提高的目的、条件,以及考虑的因素都有充分的论证。谢谢大家。

九派新闻记者:

2024年房地产呈现出“止跌回稳”的趋势,请问财政政策在支持房地产市场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廖岷:

这个问题很重要,请林泽昌同志回答,谢谢。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林泽昌: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部分城市呈现了积极的势头,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这里我想就财政相关的政策作个简要介绍,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调整相关税收政策,降低交易、开发环节的税收负担。比如,优化住房交易契税优惠政策。大家知道,契税的法定税率是3%-5%,原来的优惠政策是,家庭唯一住房和二套住房,90平米以下是按照1%征税的,90平米以上的一套房按照1.5%、二套房按照2%征税。但是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不适用第二套住房的优惠政策。现在最新的政策,把享受优惠的面积标准作了调整,由90平米提高到140平米,也就是140平米以下的一套房、二套房都可以按照1%征收契税,140平米以上的一套房按照1.5%、二套房按照2%征税。同时,四个一线城市和其他地区一样,二套房也可以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

还有,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这主要是影响到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原来这四个城市的居民如果出售持有2年及2年以上的非普通住宅,是要交增值税的。这四个城市取消了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后,就都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了。

应该说,这些政策优惠力度是很大的。就拿契税来说,比如,现在在非一线城市买120平米的第二套住宅,契税可以比原来省一半。如果是一线城市,也就是北上广深,因为这四个一线城市原来是没有税收优惠的,现在有了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了,在这四个城市买120平米的二套房,契税比原来要降2/3,这给购房者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

此外,税务总局还优化了征管政策,将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下限降低了0.5个百分点,这也有利于减轻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压力。

以上这些政策的实质是让利于企、让惠于民,出台后市场反应非常积极,核心城市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据统计,12月份,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增长约17%,同比增长约18%。下一步,主要是推动政策落实,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方面,研究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允许用于房地产相关的“两个领域”,这都是增加有效需求的政策。在2025年新增发行的专项债额度内,地方可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两个方面的专项债项目。上述两项政策是去年底明确的,政策的效果将在2025年逐步释放。

关于土地储备,支持城市政府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有需求的地方也可以用于新增土地储备。我们已经明确了专项债管理的相关要求,地方已经可以做了。这项政策将有利于改善土地的供求关系、增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同时有利于补充重点领域的土地储备。

关于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进,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也充分考虑地方诉求。近期我们将继续配合主管部门,抓紧明确相关政策,政策明确之后,地方就可以按此来推进落实。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去年四季度,多项房地产市场的指标已经有所好转了,积极变化正在逐步增多。我们相信,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和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步建立,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回稳向好。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财政部近年来比较重视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同时,地方专项债项目收益不断下降,学界也有发行一般债而不是专项债进行项目投资的呼声,以降低融资成本,请问财政部对此怎么看?谢谢。

廖岷:

谢谢彭博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请建凡司长回答。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 王建凡:

谢谢您的提问。政府债务管理是财政工作的关键内容,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优化政府债务结构。一方面,科学安排财政赤字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降低地方利息负担,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合理扩大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的决策部署,最近国办印发了《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出了7方面16项具体举措,支持地方政府进一步用好专项债券,更好发挥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的积极作用。这份文件在12月25日向社会全文公布,标志着专项债券管理新机制的建立。这个新机制的“新”,可以从5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投向领域实行“新清单”。2019年起,我们通过“正面清单”明确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这些领域包括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等。这次发布的《意见》明确,由原来实行的“正面清单”管理,调整为“负面清单”管理,“负面清单”列举的无收益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一般性竞争性产业等禁止类项目以及人员经费等经常性支出,专项债都不允许使用,其他项目都可以安排支持。这就给了地方政府更大的空间,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来安排项目。

二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增加了“新范围”。从原来的17个行业增加到22个,新增了新兴产业的基础设施、卫生健康、养老托育、货运综合枢纽、城市更新等5个行业以及一些细分行业。同时,以省份为单位,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上限由25%提高至30%。范围扩大了,规模占比也扩大了,这都有利于地方政府提高投资能力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三是项目审核实行“新模式”。我们在10个省以及雄安新区开展项目“自审自发”试点,目前就是要赋予地方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提高债券资金发行使用进度和配置效率,也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防范法定债务风险。具体的做法是,专项债券项目不再报国家部委审核,10个省和雄安新区这些试点地区,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以后,就可以安排发行;其他省份按照原来规定的渠道报送项目审核,但也有改进措施,那就是提高项目申报的频次,每年安排4次申报窗口,也就是四个季度安排4个窗口来审,地方可选择的窗口多了,可以及时完善项目具体方案安排。地方定期申报项目,国家部委定期审核把关,提高工作效率,所有省份在建续发项目实行“绿色通道”,也就是说前期已经通过国家部委审核并且发行过专项债券的在建项目,不需要再申报了,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以后就可以安排发行。

四是拓宽专项债券偿还“新来源”。允许地方在专项收入和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外,依法分年安排财政补助资金,以及调度其他项目专项收入、项目单位资金、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确保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实现省内各市、县区域平衡,严防偿付方面出现风险。

五是“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专项债券资金全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防资金挤占挪用。规范新增项目的资产核算,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登记处理方式,分类管理存量项目资产,建立明细台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制度,全部“自审自发”试点地区要加快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政策贯彻落实,指导地方健全专项债券管理工作机制,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充分释放政策效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请介绍2025年财政政策有哪些安排?在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方面还存在哪些空间?谢谢。

廖岷: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关于今年的财政政策如何体现“更加积极”,大家都非常关心,我刚才也作了一些初步介绍,这里再从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更加积极”的内涵。

第一,提高赤字率。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2025年我们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再加上我国GDP规模是不断增加的,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总支出会进一步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扩大债务规模。我们将安排更大规模的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强基础、补弱项、促发展。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升这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能力,更可持续地支持有效需求扩大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三,保障重点支出。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保障,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在惠民生方面,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动增加居民收入。在促消费方面,我们将充分运用财税工具,支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力度,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让消费更有温度、更加便利。在增后劲方面,我们将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对教育科技、乡村振兴、绿色低碳、区域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的支持,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第四,提高资金效益。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更加注重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加快资金下达拨付进度,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让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效益。我们也会继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反对铺张浪费,严禁建设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最需要的领域。同时,我们坚持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相结合,既要用好增量资金,也要下大力气盘活存量,切实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2025年,我们将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注重提升政策的组合效应和乘数效应,通过公共资金的运用,带动激发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资,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为扩大内需和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财政部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财政政策措施,靠前抓好落实,能早则早,尽早发挥政策效果。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两个月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6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按照分批推进的安排,目前进展如何?对于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下一步有何考虑?谢谢。

王建凡:

首先要感谢您对置换政策的关注。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增加6万亿元债务置换议案后,我们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的发布会上,第一时间对政策考虑和具体安排作了详细介绍。会后,我们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落地见效。我介绍一下几个具体推动的工作。

一方面,抢抓时间、迅速落实,尽早发挥政策功效。8日,人大常委会批准议案,9日,我们在抓紧履行报批程序之后,就将分地区的债务限额正式下达给地方,并且指导督促地方抓紧做好发行使用工作。刚才廖部长也已经给大家介绍了,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在去年12月18日就已经全部发行完毕了,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全部使用完毕。现在已经进入2025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议案,2025年紧接着还有2万亿元额度,各地已经启动了相关发行工作。

另外一个方面,加强管理、压实责任,严防政策执行走偏。指导各个地方用好置换政策,严肃置换工作纪律,严禁挤占挪用债券资金,确保把好事办好,决不让政策“及时雨”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目前,置换政策“松绑减负”的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各地置换债务平均成本普遍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有的地方还超过2.5个百分点,还本付息的压力大幅度减轻。有的地方优先置换即将到期的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涉众债务,区域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同时,置换政策的实施给地方腾挪出更多支持内需的空间,地方资金链条进一步畅通,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后劲。

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做好政策落地实施的“后半篇”文章。

一是持续加大对地方的指导力度,推动扎实落实置换工作要求。指导用好用足中央支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地方在化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广地方化债典型经验做法,让各个地方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我们有专门的交流平台,推动加快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二是加强债券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确保合规使用。指导地方建立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台账,完整、准确登记债券的发行、使用、还本付息情况,确保所有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

三是坚定不移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清仓见底”。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发挥部门协同监管合力,对违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解隐性债务等问题严肃处理。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坚决阻断地方违法违规举债途径,促进可持续发展。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能否介绍在推动就业稳定方面,财政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林泽昌:

谢谢经济日报记者的提问,您问的这个问题社会十分关心。就业问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大局,是民生之本,也是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财政部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稳住就业大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用好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地方落实稳就业工作。2024年,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支持各地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二是加力实施稳岗政策,鼓励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持续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以及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2024年前三季度,通过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稳岗返还两项政策,共向企业释放政策红利超过1500亿元。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稳岗作用。2024年,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业务规模达到1.41万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支持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涵盖轻工纺织、住宿餐饮、邮政仓储、批发零售、建筑等多个行业,对应的就业群体约1200万人。

三是落实鼓励创业的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比如,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又比如,返乡创业农民等重点群体,以及吸纳这些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财政给予贷款贴息。还有,持续支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培养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是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力度,保持就业总体稳定。一个是,对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按照每人不超过1500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鼓励企业加大青年群体招用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一共向17万户企业发放了9亿元,惠及62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另一个是,支持扩大西部计划招募规模,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此外,还加大对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兜底帮扶。

下一步,财政部将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继续加强投入保障,落实和完善政策措施。

首先,确保稳岗促就业政策“不退坡”。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稳岗扩岗政策,持续减轻企业经营成本。

其次,推出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举措。按照党中央部署,财政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包括文旅行业及其他现代服务业、外贸领域等。这些行业发展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好,就能够吸纳更多就业。

第三,更好推动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积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奖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贷款等向小微企业倾斜,更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从而提升它们吸纳就业的能力。谢谢。

寿小丽: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知道,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支持扩大国内需求作为第一项重点任务,所以想请问在这方面我们有什么具体的举措?谢谢。

廖岷: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在大家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时候,扩大内需是一个热点词。实际上,扩大内需既关系经济平衡与稳定,也关系经济安全,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我国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消费和投资的消费潜力也都很大,能够转化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动能。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这两个方面。2025年,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来支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我主要介绍以下情况。

在消费方面,财政部将坚持多措并举,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第一,消费是就业和收入的函数,促进消费可以推动宏观经济回稳向好。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来增强实际消费能力,这就是逆周期宏观调控最主要的目的。第二,支持进一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优化补贴的申报流程、健全回收利用的体系,引导撬动更多老百姓需要的大宗消费,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第三,中国的消费潜力是多元化的。我们将用好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文化旅游等一些新的产业发展,支持改善相关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根据大家消费习惯的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支持培育更多更新的消费产业和消费场景。第四,深入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推进实施新一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提升行动,扩大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范围,降低物流成本,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在以上这些直接出台政策支持消费的同时,我们坚持支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培育新的产业和消费场景,进而带动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从根本上促进总消费,释放内需潜力。

具体而言,就是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资金,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除了我刚才介绍的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以外,还会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合理安排投向和重点。在执行中,我们将按照程序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加快资金预算下达,及时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更多银行信贷和社会投资,推动经济大盘回稳。

快到春节了,我和我的同事一起,代表财政部给在座的新闻媒体拜个早年,谢谢大家对财政工作的关心。谢谢!

寿小丽:

谢谢廖岷副部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来源:中国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